武汉大学2021年招生简章(武汉大学2020-2021学年校历)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独立学位授权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博士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高水平大学公共研究生项目、国家新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学生接收机构、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大众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大学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江城山多,罗家独树一帜;山上有一片阴霾,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环湖环水,罗家山环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学校占地5195亩,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廷式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26座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位置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有四个校区,按院系划分,分别是文理系(原武汉大学校区)、工程系(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信息系(原武汉测绘大学)和医学系(原湖北医科大学)。每个校区距离总部不远,步行即可到达。

学校历史

bL89mrraeGl5sSszlNJQpicxWiayyAjvTZqlL4yq8xHM5k0uJH5TYfMsMFHcPrA/640?wx_fmt=png” data-type=”png” data-w=”640″ style=”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width: 599px;border-radius: 13px;” width=”640″ />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1946年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综合大学。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学校文化

校训、校徽、校歌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纵深、办学理念与校风延续。有着怎样的校园文化,就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

校训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校徽

现行武汉大学校徽为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设计的图案。校徽图式为圆形,上方为武汉大学英文校名,呈弧形,表达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中居学校老图书馆造形,表达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中间下书阿拉伯数字“1893”,表明学校建校年代;下方为中文汉字毛体校名。

校歌

现行武汉大学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陈望衡等作词,陈国权谱曲,歌词为: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

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

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啊,美丽的珞珈山, 多少雄鹰竞翱翔。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

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在校师生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08人,其中正副教授2970余人,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6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29504人,硕士研究生19516人,博士研究生8289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830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建设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7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有19个A级学科:

A+(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A(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

A-(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双一流建设学科(10个):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 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根据2021年06月09日更新的《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武汉大学位列全球第225位,中国内地高校第9位。

科研实力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8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科招生

2021年,武汉大学有37个院系进行本科招生,涉及58个专业(大类)。

1.主要招生类型

参加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含普通高考学生、保送生、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强基计划、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以下称为农村学生“自强计划”)、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生、少数民族班、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

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含通过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录取学生、澳门保送生、香港免试生、台湾免试生、通过澳门“四校联考”成绩录取学生。

2.考试要求

普通高考、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国家专项计划、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班、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文化统考)、强基计划、农村学生“自强计划”考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强基计划、农村学生“自强计划”考生还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测试或选拔。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生源省份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相关专业统考或联考,艺术类各专业录取时认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专业统考或联考成绩为专业考试成绩,不再组织校考。

3.录取注意事项

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高考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相同时,考生高考总分(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者优先录取;考生高考总分也相同时实行同分取齐,通过调整分专业计划方式满足同分考生专业志愿;进一步尊重考生专业意愿,确需调剂录取时适当征求考生意见,不服从调剂且无法满足其专业志愿的予以退档。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数优先(分数清)的录取办法。

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考生选考科目应满足填报专业(类)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录取规则和程序以生源省份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为准。

外语语言文学类专业除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另有规定外,口语不做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提前批次招生,只录取明确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须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的一本线。

学生培养

武汉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本科教学的目标,致力于推行“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努力为追求不同成才目标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基础上的学术精英、高端应用、跨学科复合及面向国际等多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的荣誉学院,是武汉大学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实践,是武汉大学培养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的教育品牌,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地。

弘毅学堂培养目标是致力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人文和科学素养深厚、学术思想活跃、求是与开拓精神兼备、国际视野开阔,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相关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及创新工程师。

弘毅学堂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博雅型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的理念,依托学校强大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方针,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培养模式,即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博雅与前瞻性的课程体系、“一型二制三化”(研究型、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机制。

就业情况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武汉大学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打造线上线下招聘业格局,加速推进“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强化价值引领,加强就业指导,升级就业系统,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2020年12月10日,毕业生总就业落实率90.69%,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6.27%。

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分布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有所提升。在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中,33.82%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就业,25.62%的毕业生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国内开学、出国/境留学)的比例为57.07%,其中国内升学43.07%,出国/境留学14%。本科生国内升学94.51%集中在“双一流”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深造主要集中在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生前往世界排名前一百名高校的有676人,占出国人数的72.45%。

国际交流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2006年起先后在法国、美国、德国和英国共参与了4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这4所孔子学院是: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七大)孔子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鲁尔都市孔子学院、英国阿伯丁大学孔子学院。

武汉大学共有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昆山杜克大学 )和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武汉大学与英国邓迪大学合作举办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武汉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高级数据网络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境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分别为武汉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及泰国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局SCGI双硕士学位项目、武汉大学与意大利罗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开设了两项国际科研合作的基金类项目,即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项目,和武汉大学国际学术合作培育项目。

全文总结

武汉大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最美的樱花只为遇见优秀的你!

我是不负韶华爱教育,致力于发现生活之美,传播正能量,用教育启迪智慧,点亮心灵。不负韶华,教育先行!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武汉大学2021年招生简章(武汉大学2020-2021学年校历)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