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
本章核心考点提炼
【客观题】
- 知觉(整体属性)&感觉(个别属性)
- 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对物的知觉)
- 知觉的基本特性(4 个)
-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观&客观)
- 社会知觉的种类(对人、自我、角色、人际)
- 归因理论提出者——海德
-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因、近因、晕轮、心理定势、制约、线索偏差、投射心理)
【主观题】
一、简答
- 影响知觉因素的主观因素;
- 影响知觉因素的客观因素;
- 知觉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 简述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论述
- 归因偏差及归因偏差的克服;
- 社会知觉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晕轮效应。
01 知觉的概念 ★★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下,经过人脑的加工而产生的。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活动是一个比感觉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该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①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
②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的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
③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④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真题演练
【2017 年 4 月】人们利用大脑和各种不同的感官能够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称为
( )。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答案】C
【解析】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教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016 年 10 月】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指( )。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答案】A
【解析】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019 年 4 月】有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指( )。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答案】B
【解析】感觉是事物个别属性咋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02 知觉的分类 ★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
(1)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主要是由视知觉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像的大小、物体距离人的远近以及触摸物体时动作的大小等来决定。
(2)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根据人的主体为参照标准的方向定位由有上下左右之分;根据太阳系为参照标准的方向定位有东南西北之分。
(3)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①接近性原则
②相似性原则
③封闭性原则
④良好图形原则
⑤对称性原则
⑥简单对称和共线组合
⑦简单性原则
⑧共同命运原则
图 形状知觉构图原则模式图
(4)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是以视知觉为主,与运动知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单眼深度线索只提供距离的信息。
单眼线索:
①物体重叠 ②线条透视 ③空气透视 ④明暗阴影
⑤运动视差 ⑥眼睛调节 ⑦纹理梯度
双眼深度线索提供距离和物体厚度的信息。
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幅合②双眼视差
真题演练
【2017 年 4 月】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属于( )。
A.整体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间知觉
【答案】D
【解析】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1)对物体大小的知觉。(2)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3)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4)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
(二)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
(1)物体运动速度。
(2)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
(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会导致参照系的不同。
运动知觉的种类:
(1)真动
(2)似动:“霓虹灯”
(3)诱动:“浮云中的太阳或月亮”
(4)自动:“点着的香”
(5)运动后效应:“先看瀑布,后看田野,觉得田野飞起来”
真题演练
【2017 年 4 月】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知觉的种类包括( )。
A.真动
B.似动
C.诱动
D.自动
E.运动后效应
【答案】ABCDE
【解析】运动知觉的种类有:①真动;②似动;③诱动;④自动;⑤运动后效应。
(三)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在时间知觉中,听、视、触等分析器都参加,并起不同的作用。
时间知觉必须依据客观事物为参照,作为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主要有:
①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②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③人造计时工具。
④生物钟现象。
时间知觉除上述客观参照物影响外,还受个人知识经验、主观态度和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真题演练
【2015 年 4 月】时间知觉的主要参考标志是( )。
A.个人经验
B.态度
C.参照物
D.情绪
【答案】C
【解析】时间知觉的主要参考标志是参照物。
03 知觉的基本特征 ★★★
(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反映了事物的整体特性,通过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和属性,根据知识经验可知觉为一个整体。
(二)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出来的、予以反映的事物既是知觉对象;未被选择出来的就是背景。知觉的选择性与刺激物的大小、强度、对比、重复、运动、新异性和熟悉性有关。
(三)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过去知识经验做出解释,赋予含义,并予以命名。理解性与整体性、选择性有密切关系。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白纸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都是黑色的。
真题演练
【2017 年 10 月】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记出来,这体现了知觉的(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过去知识经验做出解释,赋予含义,并予以命名。理解性与整体性、选择性有密切关系。
【2016 年 10 月】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知觉到,只能根据需要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出来的、予以反映的事物既是知觉对象;未被选择出来的就是背景。知觉的选择性与刺激物的大小、强度、对比、重复、运动、新异性和熟悉性有关。
【2015 年 4 月】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D
【解析】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016 年 4 月】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这就是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
【解析】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04 影响知觉(种类与特性)的因素 ★
(一)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
(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
(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
(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的影响。
(2)活动性刺激物的影响。
(3)重复性刺激物的影响。
(4)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影响。
(5) 知觉情境的影响。
知识地图—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01 社会知觉的概念 ★★★
社会知觉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于 1934 年提出来的。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体、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不同,一般知觉更多强调对客观物体的印象。社会知觉不仅强调对人或群体的外部特征的知觉,而且涉及对有关信息的思维加工,包括记忆、推理、判断、理解和解释等,更像是“社会认知”。
真题演练
【2016 年 10 月】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于社会知觉中的( )。
A.自我知觉
B.对他人的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答案】C
【解析】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
【2015 年 10 月】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是指( )。
A.社会知觉
B.心理知觉
C.人际知觉
D.角色知觉
【答案】A
【解析】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02 社会知觉的种类★★
(一)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等内心世界的认识。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为。这里所说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说,不仅是行为举止,也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以及眼神等。
对他人的知觉依赖于很多因素
第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行等。第二是知觉者的认知结构、认知标准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真题演练
【2016 年 4 月、2017 年 10 月、2019 年 4 月】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这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为,这里所说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
A.自我知觉
B.对他人的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答案】B
【解析】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等内心世界的认知。
(二)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的认识。人不仅在知觉他人时要通过其外部特征来认识其内心世界,同样也要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认识自己。
形成与认识自我的途径:
①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镜像自我”以人为镜来促进自我知觉的形成;
②根据角色理论,采取角色换位的方式认识自我;
③通过社会社会比较方式,将自己与他人或社会规范,标准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我心理反思与反省的方式来认识自我。
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①改变与改造环境,促进自我的发展;
②通过再社会化(即社会教育、创造)途径,改变与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③脱离不良环境,以利自我发展;
④回归社会,适应环境,以利自我免疫与发展;
⑤从他人、社会、团队、大局、全局、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超越自我;
⑥通过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来认识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等。
(三)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以及规范的知觉。其种类包括自我角色知觉、他人角色知觉 和角色规范的知觉。
完整的角色知觉过程包括:①角色认知与角色期望结合,发现寻找自己的角色;②角色行为角色评价结合,据此调整并坚信角色行为成功;③角色意识与角色确立,并能成功扮演各种角色。
角色行为规范标准的选择一般包括:
①情绪与情感标准。外交官“不形于色”;演员“喜形于色”。
②动机标准。商人追求利润;医生救死扶伤。
③社会地位标准。把校长、厂长视为学校和工厂的首长。父亲为一家之主。
④社会服务于社会贡献标准。政治家应为民谋利;服务人员应热情耐心周到。
⑤个性心理特征标准。领导人物应该具有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等。
(四)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人际知觉是社会知觉中核心的成分。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情感的产生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人们越是接近,交往频繁、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彼此就越是会产生友谊、同情和好感。
人际知觉和判断的影响因素:
(1)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
(2)主体本身的特点;
(3)认知主体对组织及组织观念的认识。
知识地图—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01 归因的概念与模式 ★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失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简而言之,归因是分析说明和推测人的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的过程,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分析、解释和推测人的内部心理特征及其行为成败的原因。
归因的目的:是预测和评价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以便对环境和行为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
(二)归因的内容
①社会行为成败归因研究–即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找出人的社会行为成功与失败的内部与外部原因、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可控与不可控的原因等;
②社会推论问题研究–即根据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个性差异做出正确的推论;
③期望和预测行为的研究–即根据过去已发生的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行为。
(三)归因的理论模式
(1)海德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 1958 年提出的,它是从关于社会知觉的人际关系认知理论发展而来的。他把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品质、个性特征、情绪、能力和智力、努力动机等;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他人、奖惩、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运气(机会)等。
他还提出了共变、排除这两条解释归因的原则。
共变原则即指把原因和结果的一致性或共同性作为归因的依据。
排除原则即指行为活动与活动的结果,如果是外部环境原因足以引起的,那就排除个人的内部归因。
(2)维纳归因理论:维纳按照内因与外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与不可控原因,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常做如下 4 种归因:
①归因努力或不努力的程度,
②归因能力的大小,
③归因工作任务难易程度,
④归因个人运气与机会的好坏程度。
(3)凯利归因理论:他将归因依据的外界信息分为 3 种:
①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和自己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所不同;
②一致性资料,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
③一贯性资料,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02 归因偏差于归因偏差的克服 ★
(一)常见的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倾向于低估情境性因素,而高估倾向性因素(即高估个人或内因的作用),并将其称为“基 本归因错误”。
2.认知性归因偏差
旁观者与行为者的认知归因偏差的影响。行为者倾向将自己行为失败归因于情境因素,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内部因素,旁观者的归因倾向则正好相反。
3.动机性归因偏差
(1)自利性偏差:人们常常把成功的、积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原因,把消极与失败的结果归因于情境因素。也叫自我服务倾向、自我标榜与利己性归因倾向。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个人利益与否,也会导致不同归因。某人失败的行为影响大家的利益,大家会认为他能力差;如果失败行为无损大家的利益,他人较少做出个人倾向的归因。
4.其他归因偏差
(1)性别的归因偏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戈登伯格在 1968 年最先指出评估的性别偏见,他发现女性对自身评价有偏见。
(2)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
(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二)归因偏差的克服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2)要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
(3)要引导成员多从内在、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努力)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能力)来归因。
(4)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即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正确归因、改进行为并取得成功典型实例,使大家效仿与学习正确有效的归因方式与行为,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知识地图—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01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组织管理中有重要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
领导者应善于利用首因效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职工中的第一次亮相,为职工办的第一件事)给职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另外,领导者对职工的看法应避免第一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不用固定不变的眼光看职工,应当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断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奋发向上;
再有,在人才招聘与选择时也应注意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与排除消极干扰。
真题演练
【2017 年 10 月】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放大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答案】B
【解析】近因效应是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
【2017 年 4 月】一个后进职工,最近做了—件见义勇为的好事,大家会改变对他的负面看法而另眼相看。这种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制约现象
【答案】B
【解析】近因效应即指最近或者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主要表现对熟悉的人或对象上面。
【2015 年 4 月】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它是指(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答案】A
【解析】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近因效应即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心理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
【2015 年 10 月】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被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答案】C
【解析】A 选项“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B选项“近因效应”是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D 选项“心理定势现象”是指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的现象。
02 晕轮效应 ★★★
晕轮效应是一种自然现象,指在刮风的前一天夜里,在月亮周围出现的大光环(也称月效应)。也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如消极的有“扫帚星效应”;积极的有“爱屋及乌”、“追星族”效应等。
管理者了解和研究晕轮效应,有助于克服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也有助于了解其他人产生这种偏向的原因,这对知人善任、防止以貌取人有积极意义。另外,有意识地培养并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如“热情”、“正直”等,可以给人以好感,从而弥补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不足,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利的。
03 心理定势现象★
心理定势现象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它有助于人们迅速地认识自己所不熟悉的人,可以依据该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等表面特征和线索,进行类型化的推理,对其作概括了解。当然,如果这种归类和概括不符合人类群体的实际特点,或者不符合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就会产生偏见,并对他人做出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这种消极影响需要克服。
真题演练
【2017 年 10 月】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社会知觉的心理定势现象也称( )。
A.第一印象
B.投射现象
C.归因现象
D.刻板印象
【答案】D
【解析】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心理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
【2018 年 10 月】关于心理定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心理定势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
B.心理定势对社会知觉有消极作用
D.心理定势不受以往经验模式影响
E.心理定势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偏见
【答案】ABCE
【解析】心理定势是受先前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对知觉也有重要的影响。故D 的说法错误。
04 制约现象 ★
制约现象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条件反射效应。人们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特征。
如和品德恶劣的人混迹在一起的人,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与作风正派来往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
这种制约现象是根据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提出社会认知现象。
05 其他影响因素 ★
线索偏差:指人们由于他人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真是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如“碰瓷”、“医托”。
迷信心理:干扰人们正确的社会认知。如:有人把长相堪称是人格的特征。
情绪:激情容易感情用事。“情人眼里出西施”。
投射心理:是一种以己度人的偏见。其对社会知觉也有影响。
积极性偏差:过分乐观,以主观善良的愿望看待一切而产生的偏差;
自我中心偏差: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于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产生的偏差;
后视偏差:马后炮或者事后诸葛亮现象而产生的偏差;
名人效应: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而产生的偏差;
自己人效应: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而产生的偏差。
知识地图—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01 社会知觉的应用 ★
对人的知觉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看法与评价,这种评价对管理工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要决定是否聘用某人,或把某人安置到何种岗位上,面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研究表明。面试的主持者对应试者的知觉判断往往不准确。不同的面试主持人对同一应试者做出的判断、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二)影响绩效评估
主管人员的知觉对下级的绩效评估具有很大影响。
工作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方面。
任务绩效是指人们是否完成任务、及达到组织规定的绩效目标;
周边绩效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是否能与别人合作共事,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组织归属感等。
(三)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
对员工的评价,既要重视他的工作绩效,也要重视他的努力程度。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员工的努力精神要比绩效更为重要。
(四)影响职工的忠诚度
任何组织都希望其成员忠于自己的组织。虽然对本组织的忠诚并为列入绝大多数组织的考核范围,但是主管人员如果怀疑组织中某个成员的忠诚,则会不利于此人以后的晋升。评估职工的忠诚度也依赖主观判断。
02 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
为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干扰以及克服社会的障碍,还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1.要注意通过社会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积极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
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注意显著信息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的影响。
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5.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如平均整合法则、叠加整合法则、加权平均整合法则等,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章节小结
❤章节小结
【客观题】
- 知觉(整体属性)&感觉(个别属性)
- 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对物的知觉)
- 知觉的基本特性(4 个)
-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观&客观)
- 社会知觉的种类(对人、自我、角色、人际)
- 归因理论提出者——海德
-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因、近因、晕轮、心理定势、制约、线索偏差、投射心理)
【主观题】
一、简答
- 影响知觉因素的主观因素;
- 影响知觉因素的客观因素;
- 知觉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 简述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论述
- 归因偏差及归因偏差的克服;
- 社会知觉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晕轮效应。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