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上重点复习资料(大学语文)

记叙文上重点复习资料(大学语文)

十、 《秦晋殽之战》★★★

  1.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作者为左丘明。
  1.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形式比较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2. 从写作角度看,《左传》记叙脉络清晰,剪裁详略得当,描写简约⽣动,语⾔质朴明达,尤其是在战争因果的揭示、外交辞令的描述、⼈物性格的刻画⽅面,多所建树。

【原文】

卜偃传命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注释】

过轶:(车队)越过。

杞子密报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注释】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掌:掌握。

潜师:秘密发兵。

劳师:使军队疲

勤而无所:劳⽽

悖心:叛离的⼼思。

辞:拒绝听。

蹇叔哭师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入:返回。

与师:随师出征

御:抵抗,阻击

(周)王孙满观师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注释】

免胄:摘下头盔。

超乘:跃而登车。

脱:粗略,指不谨慎、不守纪律

(郑)弦高犒师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注释】

市于周:去周的都城做生意。

敢:自谦。

不腆:贫穷,腆:丰厚,富饶。

淹:停留,驻扎。

积:军需给养。

第 2页共 30页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卫:安全保卫工作。

遽告:通过驿车迅速传递消息

(郑)皇武子辞客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

(xi)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厉兵、秣马:磨砺兵器、喂饱马匹。指做好了战斗准备。

【注释】

具囿:狩猎之地。

冀:希望(获胜)。

继:继续,指的是援军。

(晋)先轸论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注释】

勤民:使百姓辛劳

天奉我也:苍天奉送给我们的机会。

纵:放纵,放跑。

报:报答

施:恩惠

谋及子孙:为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

遽兴:急速调兵

文赢请三帅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注释】

构:使……结怨。

厌:通餍,满足,甘心。

就戮于秦:到秦国受处罚。

舍:舍弃,放。

拘:捉拿。

暂:仓促。

免:赦免。

不顾:顾不上。

不以累臣衅鼓:不把我等战俘杀死。

秦穆公悔过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

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 眚掩大德。”

【注释】

眚 :[shěng]眼⼒障碍,比喻小过错。

【译文】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

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回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1. 思想主题:

记叙殽之战,重点不在描述战争经过和战争场面,而在 揭示秦军所以失败的原因 。

秦军失败的原因:

1) 出师错误 。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

2) 骄兵无礼 。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

  1. 艺术手法:

1)本文虽以记事为主 ,但也时或简洁描绘人物的言行 , 刻画了蹇叔、秦穆公、弦高、先轸等 人物的鲜明个性 。

2)外交辞令的描述非常出色 ,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孟明谢赐的三段言辞,都委婉得体而曲折尽意,且绵里藏针,意在言外。

真题演练

下列描述中,表现了《秦晋殽之战》先轸这一人物性格特点的是( )

  1. 远见卓识,老成持重
  2. 多谋善断,忠直刚烈
  3. 忠心爱国,机警灵活
  4. 观察敏锐,聪慧过人

【答案】B

【解析】先轸这一人物性格特点的是多谋善断,忠直刚烈。《左传》是一部( )

  1. 国别体史书
  2. 纪传体史书
  3. 编年体史书
  4. 通鉴体史书

【答案】C

【解析】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形式比较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的作者认为( )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该承担罪责

  1. 原轸
  2. 晋襄公
  3. 蹇叔
  4. 秦穆公

【答案】D

【解析】 作者认为,秦穆公“以贪勤民”,出师不义,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

十一、《冯谖客孟尝君》★★

  1. 《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整理者为西汉的刘向。原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等,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
  1.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共 240 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作者应为战国晚期的史官和纵横家。
  1. 《战国策》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互相辩难的言行,记载得尤为具体。它记叙生动,推理透辟,写人传神,笔调夸张,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1. 战国四公子: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原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注释】

存:生存

属:同“嘱”,请求,嘱托

左右以君 贱 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 ,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 食 之, 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 揭其剑, 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注释】

贱:轻视

草具:粗劣的饭

顷:不久

铗:剑

归来:离去

食:给…吃

比:等同

揭:举

过:拜访

客:以上等门客的待遇对待我

给:供给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注释】

记:账册

习:熟悉

署:签名

责:同“债”

谢:道歉

愦:同“溃”,乱

懧愚:懦弱无能

懧,同“懦”

羞:羞辱

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囊

券契:债据

市:买

反,同“返”

之:往

矫:假托

因:趁机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注释】

疾:迅速

下陈:殿堂里站美女的地方

拊,同“抚” 子:以……为

贾:以放债的手法收利息

说,同“悦” 休:算了吧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注释】

期年:满一年

就国:回到自己的封地

顾:回头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注释】

梁:即魏国

放:放逐

虚:空出来

先驱:抢先坐车回去

固:坚决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注释】

赍:拿物品送人

被,同“披”,遭受

祟:灾祸

姑:姑且

纤介:细小

介:同“芥”小草

【译文】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自从齐泯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后,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都未到。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自己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被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了。今仰赖冯谖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我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急下马制止,问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门客谢罪。冯谖说,不是。而是为“君之言失”。他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像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一样,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也是一种规律。赶集上市的人,清晨时都急急地赶往集市;但到日落时,人们就是经过集市,也只是甩着膀子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清晨,厌恶傍晚,而是因为傍晚时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在那儿已经没有了。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史记·孟尝君列传》)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1. 主要内容:

1)本文记叙了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

2)刻画出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反映了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

3)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

(4)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1. 冯谖和孟尝君的性格特征:

1)冯谖的性格特征(先抑后扬、层层深入、多语言、行动描写) 不甘屈居人下;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过人;报效知己。

2)孟尝君的性格特点(语言、行动描写) 礼贤下士;宽容大度;目光短浅。

  1. 艺术特色:

1)先抑后扬、层层深入的写作特点。先描写冯谖无好、无能,三次弹铗要求提高生活待遇,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过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2)人物塑造中运用对比、互衬的方法。

① 冯谖三次弹铗而歌——反衬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

② 冯谖“市义”——反衬出孟尝君目光短浅;

③ 冯谖的游说——反衬孟尝君不知利用诸侯间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地位;

④ 冯谖立宗庙——反衬出孟尝君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

真题演练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薛地烧券这一情节主要表明的是

  1. 乐善好施
  2. 处事简洁果断
  3. 粪土钱财
  4. 注重民心向背

【答案】D

【解析】冯谖薛地烧券这一情节主要表明的是注重民心向背。

《冯谖客孟尝君》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后写其为孟尝君经营三窟,这样的表现方法是

  1. 以小见大
  2. 互相映衬
  3. 欲扬先抑
  4. 首尾呼应

【答案】C

【解析】先抑后扬、层层深入的写作特点。先描写冯谖无好、无能,三次弹铗要求提高生活待遇,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过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下列《冯谖客孟尝君》情节中,展现冯谖深谋远虑、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为孟尝君谋取利益的是

  1. 弹铗三歌
  2. 焚劵于薛
  3. 西游于梁
  4. 立庙于薛

【答案】C

【解析】西游于梁展现冯谖深谋远虑、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为孟尝君谋取利益。

《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1. 排比
  2. 层递
  3. 对偶
  4. 夸张

【答案】A

【解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十二、《垓下之围》★★

  1. 司马迁,西汉人。著有《史记》,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2. 《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1. 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文】

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霸王别姬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

壁:扎营

逝:奔跑

阕:乐曲终止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注释】

骑:一人一马

直夜:当夜

溃围:突围

平明:天亮

属:跟从

绐:欺骗

东城快战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释】

度:揣测

脱:脱身

身:亲身参与

尝:曾经

卒:最终

固:一定

刈:砍

四向:向着四面

期:约定

披靡:倒下

嗔目:睁大眼睛

辟易:倒退

伏,通“服”

乌江自刎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释】

舣船:移船靠岸

纵:即使

长者:性情谨厚的人

创:创伤

若:你 德:好处

评论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释】

盖:推测,可能是

苗裔:后代

暴:突然

尺寸:极少的封地

陇亩:田野,指民间

将:率领

不终:没有长远的好结果

背:离开

怀:回到

自矜功伐:自己夸耀武力征伐的功业

过:错

引:以……为理由

【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所攻击的敌人都被降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对面细看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征求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1. 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秦末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失败,自刎乌江的历史片段。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

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项羽英雄多情、勇猛无比,却又爱逞匹夫之勇,不善用人却又知耻重义。

  1. 场面描写的作用

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 亲离的困境;

2)东城快战: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 勇,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

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 之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1. 细节描写的作用:

(1)“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了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2)文中出现三次“天之亡我”,表现项羽至死不觉悟。

(3)“瞋目而叱”表现项羽在失败关口仍有英雄气概。

(4)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既是报答乌江亭长的好意,又是对战马的爱惜。

(5)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是对敌人的藐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真题演练

《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

  1. 专恃武力
  2. 不肯过江
  3. 弃马步战
  4. 军壁垓下

【答案】A

【解析】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专恃武力。

《垓下之围》中,展现项羽知耻重义性格特点的情节是

  1.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2. 东城快战,连斩数将
  3. 嗔目而叱,吓退杨喜
  4. 愧见父老,自刎乌江

【答案】D

【解析】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下列《垓下之围》项羽的言语中,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精神的是

  1.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3. 吾为公取彼一将
  4.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答案】D

【解析】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是对敌人的藐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下列《垓下之围》的情节中,暗示了项羽众叛亲离的是( )

  1. 四面楚歌
  2. 东城快战
  3. 拒渡乌江
  4. 慷慨自刎

【答案】A

【解析】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

十三、《张中丞传后叙》★★★

  1. 韩愈 ,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 。
  2. 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

名列 “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著作有 《昌黎先生集》

  1. “后叙” 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叙”同于“序”。

【原文】

写作原因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许远退位让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韩愈的议论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注释】

材:才能

纳:接纳

柄:权力

通知:理解

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益:更加

乌有:哪里有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 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 ,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 ,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注释】

说者:议论的人

诟:辱骂

见:见识

引:拉扯

绝:断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然:如此

尤:责备

卓卓:超越一般人

韩愈的议论

当二公之初守也,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 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注释】

宁能:哪能

逆遁:逃跑

苟:假使

穷:困境

将:率领

讲:议论

精:精辟

就:接近

沮遏:阻止

擅:拥有

追议:追究议论

淫辞:夸大的语言

南霁云嫉恶如仇

愈尝…… 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具食与乐, 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

道:经过

具:准备

延:请

感激:感动

浮图:佛塔

志:标记

张巡过目不忘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注释】

起事:起兵

常:尝,曾经

围:指睢阳

帙(zhi):书套,代指书

操:拿起

张巡怒发冲冠

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注释】

怖:害怕

阳阳:安详的样子

【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美好明天内部资料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起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另说此处为”转身“),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1. 人物性格

1)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2)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3)南霁云:深明大义、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4)贺兰:嫉妒贤才、行为卑劣。

  1. 人物描写手法:

1)人物间的相互映衬

①张巡、许远、南霁云之间是相互映衬。

许远位在张巡之上,却让位给张巡,自处于其下。既突出许远的让贤,又映衬了张巡的才能。睢阳城陷,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与南霁云一呼一答,互相映衬,更显出两人的英雄气概。

②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援,以反面人物贺兰的卑鄙反衬了南霁云的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

2)侧面描写

“一座皆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从侧面烘托来写南霁云的刚烈性格。“船上人犹指以相语”从侧面来说明百姓永远在怀念着英雄。

3)细节描写

南霁云:“抽刀断指”“抽矢射塔” 细节描写,表现刚烈,疾恶如仇的个性。

张巡:“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书架上的书问巡,巡应对无误”,“操笔立书”等均是细节描写。表现博闻强记,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1.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议论和叙事相结合。

1)前半部分侧重议论没针对对污蔑徐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徐远事迹,并高度赞扬了二人“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2)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继续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充了张巡、徐远二等其他轶事。

(3)两部分既有不同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议论为后者的“纲领”,后者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使得文章神气凝聚。

真题演练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 )

  1. 为国让贤
  2. 抽刀断指
  3. 从容赴死
  4. 擅兵坐观

【答案】D

【解析】贺兰进明擅兵坐观。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中,为国让贤的是( )

  1. 张巡
  2. 许远
  3. 南霁云
  4. 贺兰进明

【答案】B

【解析】为国让贤的是许远。

《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

  1. 从容镇定
  2. 博闻强记
  3. 宽厚谦和
  4. 嫉恶如仇

【答案】D

【解析】南霁云:深明大义、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下列著作中,作者为韩愈的是( )

  1. 《壮悔堂文集》
  2. 《昌黎先生集》
  3. 《震川先生集》
  4. 《樊川集》

【答案】B

【解析】韩愈有《昌黎先生集》。

十四、《种树郭橐驼传》★★★

  1.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参加王叔文变法,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使,世称柳柳州;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 作品有《柳河东集》《种树郭橐驼传》是寓言性传记文。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注释】

    偻:驼背

    隆然:脊背高起

    类:像

    业:职业

    效慕:模仿学习

    蕃:茂盛

    如:及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木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注释】

    孳:茂盛

    天:天性

    致:使获得

    本:根

    培:根部的土

    故:旧

    筑:捣土

    然:这样

    莳:栽种

    置:搁置

    抑耗:抑制减损

    殷:深

    离:散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注释】

    见长人者:官吏

    怜:爱

    勖:鼓励

    而:你

    绪:线头

    缕:布

    字:养育

    遂:喂养

    辍:停止

    飧饔:饭食

    劳:慰劳

    病:困苦

    怠:疲倦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1.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郭橐驼善于养树的寓言故事借郭橐驼之口,揭露了当时统治者“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 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1. 类比的运用

    在说理上,从整体上采用“种树”与“治民”类比的方法。

    (1)从种树与治民的指导思想看,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治民要“蕃吾生而安吾性”,形成类比;

    (2)在实际种树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与治民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相类比;

    (3)在结果上,种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治民“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相类比。

    1. 对比手法

    作者以郭橐驼善于种树与他植者不善种树进行对比。

    (1)郭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使“木之性日以离”;

    (2)郭橐驼种树依照树木的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等等;

    (3)郭橐驼“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他植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对比手法的应用,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1. 其他手法

    1)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发表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

    2)阐述道理,讲究章法。(类比、对比)

    3)详略得当、前后照应、脉络贯通。

    文章描写他植者种树,对种树马马虎虎的情况,一笔带过,写得十分简略;而对“爱之太殷,忧之太 勤”的情况则详细描写,写得很细。详写是为了与后面“长者好烦其令”进行类比的,使文章脉络前后照应,贯通一致。

    真题演练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是( )

    1. 人物传记
    2. 讽刺小品
    3. 山水游记
    4. 政论文

    【答案】A

    【解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寓言性传记文。

    《种树郭橐驼传》:“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其中“养人”指的是()

    1. 治民
    2. 养生
    3. 侍奉官吏
    4. 养育后代

    【答案】A

    【解析】“养人”指的是治民。

    《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郭橐驼形成直接对比关系的人是( )

    1. 他植者
    2. 长人者
    3. 问者
    4. 豪富人

    【答案】A

    【解析】作者以郭橐驼善于种树与他植者不善种树进行对比。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记叙文上重点复习资料(大学语文)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