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重点复习资料(公共政策)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重点复习资料(公共政策)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章历年出题情况

知识地图

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01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02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

03 政策网络★★★

04 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客体系统★★

05 政策支持系统★★★

06 政策环境与政策反馈系统★★★

07 政策系统的运行★★

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08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09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10 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11 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节: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

12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13 公民与公共政策★★

14 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

15 政党与公共政策★

16 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

本章核心考点提炼

客观题

1、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2、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

3、政策网络

4、政策支持系统

5、政策系统的运行

6、公共决策体制

7、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8、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

主观题

1、政策主体系统的构成

2、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

3、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

4、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5、将公民视为公共政策的基石的原因

6、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作用和消极影响

7、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01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系统输出的公共产品。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政策系统的运行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选择】

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说,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者子系统是由政策行为者构成的。政策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选择】

二者关系主要有:

(1)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2)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02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

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选择】

1、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立法是其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体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即那些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团体、组织、社群等。分为三类:(1)次国家政策行为者(政党、利益集团、公共舆论等);(2)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欧洲联盟等);(3)全球性政策行为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 。

3、政策主体系统,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

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选择&简答】

(1)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组织和领导整个决策过程。基本功能:

①认定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政策执行系统,是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②有效实施政策方案;③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由政策的间接主体构成的。基本功能是:

①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②提出公共问题;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④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⑤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03 政策网络★★★

政策网络,即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选择】

1、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简答】

(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2)交换资源的需要;(3)结盟的需要;(4)追逐权力的需要;(5)协调的需要。

2、作为客观存在的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简答】

(1)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

(2)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3)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04 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客体系统★★

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包括“人”和“事”。【选择】

1、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政策问题。

2、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是目标人群。即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3、客体系统:由公共政策的客体组成的系统就是政策客体系统。

05 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健全和完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选择】

1、信息传播系统: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五大构成要素是: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

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06 政策环境与政策反馈系统★★★

1、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政策就是政策主体为解决自身与既定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种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一种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即工作环境。在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里,经济环境对于公共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选择&简答】

(1)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包括:①地理自然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指政策系统在制定和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中直接地对政策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一国的现实国情是政策的工作环境。

2、政策反馈系统: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多层次、多网络是其突出特点。

07 政策系统的运行★★

政策系统的运行的步骤:①利益输入,政策系统的运行以政策问题的形成为起点; 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形成;④政策发布;⑤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最终是通过政策执行来实现的;⑥政策反馈。【选择】

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08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政府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种基本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是政府阶级属性的反映,社会管理职能是政府社会属性的反映。所以: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②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09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1、单一制与公共政策:

单一制按照地域划分出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作为国家的组成单位。在单一制政权中,决策权力和权威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其决策权,因而其决策权的范围和效力是有限的。单一制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如法国);地方分权型(如英国)。

2、联邦制与公共政策:

联邦制是复合制政府结构的主要形式,是由若干个联合起来的邦组成的联盟国家。联邦制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是决策权限不同的中央之间的关系。

10 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1、政府能力: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其内涵包括如下:【选择】

(1)政府能力与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密切相关。

(2)政府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层次的能力。判断政府能力的强弱在于政府能否在其职责范围内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

2、市场、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

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公共政策与市场的目的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表明,人民对政府干预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失败所导致的。 公共政策是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3、治理、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1)治理理论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控能力。

(2)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

(3)治理理论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

(4)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

11 公共决策体制★★★

1、公共决策权及其归属

权力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权力的体现。公共决策权的适用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高决策权的构成及其归属决定了决策体制的性质和类型。

2、公共决策权的配置【选择】

(1)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

①首长制:即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特点在于:政府最高首脑可以就政策问题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征求意见,但拥有最终决定权,并对这种决策负实际责任。

a.优点: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b.缺点: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独断专行,从而使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受到影响。

②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会议制”即最高决策权配置给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委员会,政策方案的最终择定由委员会集体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

a.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也有利于激发委员们的主动性。

b.缺点:决策迟缓、责任分散、易于导致争功诿过,增加决策成本。

(2)根据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

①集权制:决策失误与决策权均集中于上级决策机关、下级依上级意志和指令行事。

a.优点:公共决策能够做到统筹兼顾、政令统一。

b.缺点:政策适应性差,不利于因地制宜,并易于导致上级决策机关的独断专行以及政策上的“一刀切”,压制地方积极性。

②分权制: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

a.优点:各级决策机构获得信息较为准确,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决策,因而政策的针对性强。

b.缺点:由于各级决策机关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分散决策,加大了政策协调的难度。

3、公共决策规则:【选择】

(1)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同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

(2)多数规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采纳的公共政策的择案规则。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4、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选择】

(1)总统制(美国):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

(2)议会制(英国):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国会)的支持。特点是国家元首通常是仪式性职务,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

(3)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又称双首长制。特点是总统既是元首又有行政决策权,但决策权的行使有赖于议会多数的支持。

(4)超级总统制(俄罗斯):议会的决策权只有立法;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决定议会选举和全民公决。特点是总统的决策权,较法国和美国的大。

(5)委员会制(瑞士):委员主席就是联邦主席,即使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任期一年,不得连任。特点是联邦一会不仅有立法权,而且有行政政策、方针决定权,是最高的行政领导机构。

(6)军人独裁制:通过发动政变而夺得国家政权的军队领导人实行的一种决策体制。

(7)人民代表大会制: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主要特点有: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仅行使立法权,而且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②民主集中制既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策权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实行集体决策,按多数规则作出决定。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通过其对人大的领导来实现,即党的主张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

第三节: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

12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1、公共利益的内涵: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其次才是利益实现的程度。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选 择】

2、公共利益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三个视角:(1)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2)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3)形式利益与内容利益。

3、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从政策的社会效果来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基本类型:【选 择】

(1)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宽(社会保障。公共教育)。

(2)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环保政策、反垄断政策)。

(3)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广(残疾人政策)。

(4)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最低工资保护等、强制医保)。

13 公民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政府的政策须以公民为服务对象并对全体公民负责。

1、作为政策客体的公民

公共政策反映的只能是精英集团的价值观,而非公民的利益,整个决策过程的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那些认为公民更多地应作为政策客体而存在的理由:【选择】

(1)公民的真正意愿很难确定。

(2)公民的意见多属短见。

(3)公民参与成本过高,效率低下。

(4)公民参与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2、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

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公共政策的基石。原因:【简答】

(1)整个政策运行过程都以公民为基础。

(2)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可加深其对政策意义的理解,还可增加他们配合政策运行的自觉性,提高政策的效力。

(3)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法制化要求公民参与。美好明天内部资料

(4)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政策信息的获得将变得十分便捷,公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消除了参与过程所遇到的障碍,提高其参与效率。

14 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

作为个体的公民。其影响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在总体上仍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第一,普通公民在参与过程中往往有一种无力感;第二,利益关联程度低;第三,个体公民缺乏参与政策过程所需要的信息。【选择】

1、公民社会及其主体要素——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自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集团。其中非政府组织也称非营利组织。

2、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

社会团体是公民社会的主体,也是公民社会利益的载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自愿性等特点。对公共政策的作用:【选择&简答】

(1)政策信息沟通。

(2)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通过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四大环节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

(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4)角色替代。形成社会团第自我管理和自主的权力,解决一部分地方性公共政策问题。

3、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也有消极影响:【简答】

(1)社会团体关心管辖权限胜于关心正义。

(2)社会团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采取排他性策略,漠视公共利益。

(3)加剧新的不平等并使之固定下来。

15 政党与公共政策

政党与公共政策:政党是公共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念最重要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执政党的政策,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6 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

作为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信息集约者、传播者和沟通者,大众传播影响到民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马克思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将其视为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选择】

1、大众传播与政策制定:

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选择&简答】

(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①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②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③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①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②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③构建“第二现实”,指大众传播利用自己“敏锐的嗅觉”,通过频频报道和讨论某个问题,影响受众对该问题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政策议程的建立。

(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大众传播能够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设一道有效沟通的桥梁,帮助政府及时了解公众的支持或反对情况,进而影响政府政策抉择。

2、大众传播与政策执行与监控:

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有效实施的作用:(1)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2)监督和控制政策执行过程。

3、大众传播与政策评估和调整:(1)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2)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3)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重点复习资料(公共政策)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