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78微观经济学(自考资料)

高纲1345
 
27378 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编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微观经济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也称价格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个量分析法为基础,分析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阐述价格机制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并说明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该课程内容涵盖供求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等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本课程的目标包括:
1. 了解微观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以及重要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定律,初步掌握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以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2. 了解微观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3. 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了解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理解和认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系统介绍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该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I):要求考生可以在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重要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内容与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的表述和选择,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II):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方法的内涵与外延,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经济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这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简单运用(III):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中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综合运用(IV):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所遵循的四个主要原理的内容和含义;理解和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相关的三个原理的内容与含义;理解整体经济运行相关的两个原理的内容与含义。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的重要核心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3.1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3.2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3.3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重点)
识记:①效率与平等的概念;②机会成本的概念;③理性人的概念;④激励的概念
领会:①机会成本对经济决策的意义;②边际决策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次重点)
识记:①市场经济的概念;②产权的概念;③市场失灵的概念;④外部性的概念;⑤市场势力的概念
领会:①政府改善市场结果的途径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一般)
识记:①生产率的概念;②通货膨胀的概念;③经济周期的概念
领会: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机会成本、理性人、市场经济、产权、市场失灵、外部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概念;(2)机会成本对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意义;(3)边际决策的含义和重要性;(4)政府改善市场结果的途径;(5)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研究中建立经济模型的原因与意义;理解和掌握循环流量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重要的经济模型,并可以运用上述模型来分析经济问题;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和区别;了解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1.1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2.1.2 假设的作用
2.1.3 经济模型
2.1.4 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
2.1.5 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2.1.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2.2 华盛顿的经济学家
2.2.3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总是被采纳?
2.3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2.3.1 科学判断的不同
2.3.2 价值观的不同
2.3.3 感觉与现实
2.4 出发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重点)
识记: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领会:①假设与模型的作用;②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模型的内容;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运用:①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的关系
(二)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一般)
识记: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概念;
(三)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一般)
识记:①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达成共识的20个经济政策主张
领会:①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各自定义以及联系与区别;(2)假设与模型的作用;(3)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经济模型的内容以及运用;(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概念以及区别;(5)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描述专业化与贸易;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以及区别;理解比较优势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了解贸易价格的决定;了解进口品和出口品的概念;能够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来解释国际贸易。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3.1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3.1.1 生产可能性
3.1.2 专业化与贸易
3.2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3.2.1 绝对优势
3.2.2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3.2.3 比较优势与贸易
3.2.4 贸易的价格
3.3 比较优势的运用
3.3.1 Tom Brady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3.3.2 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
3.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一个现代经济寓言(次重点)
领会:①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描述生产活动以及贸易对交易双方的好处。
(二)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重点)
识记:①绝对优势的概念;②相对优势的概念
领悟: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②贸易价格的确定
简单运用:①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三)比较优势的应用(重点)
识记:①进口品的概念;②出口品的概念
领悟:①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描述生产活动以及贸易对交易双方的好处;(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各自的定义与区别;(3)比较优势与贸易的关系;(4)贸易价格的确定;(5)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二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场与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了解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的定义;了解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了解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义;掌握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了解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定义;了解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的关系;掌握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了解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过剩、短缺以及供求定理的定义;掌握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以及需求或供给变动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了解价格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4.1 市场与竞争
4.1.1 什么是市场
4.1.2 什么是竞争
4.2 需求
4.2.1 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2.2 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
4.2.3 需求曲线的移动
4.3 供给
4.3.1 供给曲线: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4.3.2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4.3.3 供给曲线的移动
4.4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4.1 均衡
4.4.2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4.5 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市场与竞争(重点)
识记:①市场与竞争市场的概念;②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需求(重点)
识记:①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概念;②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概念
领悟:①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关系
综合运用:①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移动的规律
(三)供给(重点)
识记:①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概念
领悟:①了解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的关系
综合运用:①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移动规律
(四)供给与需求的结合(重点)
识记:①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过剩、短缺以及供求定理的概念
综合运用:①掌握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以及需求或供给变动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五)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次重点)
领悟:①价格作为信号配置稀缺资源的实现机制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市场与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需求定理和需求曲线的含义;(3)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4)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5)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6)供给定理和供给曲线的含义;(7)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的关系;(8)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以及移动规律;(9)均衡、过剩、短缺以及供求定理的含义;(10)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以及需求或供给变动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11)价格作为信号对稀缺资源配置的实现机制。
 

第五章 弹性及其运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弹性的概念;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掌握不同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特征;了解总收益的概念;掌握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理解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及总收益特征;了解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理解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掌握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掌握不同供给曲线的供给价格弹性特征;运用供给、需求和弹性来分析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5.1 需求弹性
5.1.1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5.1.2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5.1.3 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更好的方法
5.1.4 各种需求曲线
5.1.5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5.1.6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
5. 1.7 其他需求弹性
5.2 供给弹性
5.2.1 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5.2.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
5.2.3 各种供给曲线
5.3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运用
5.3.1 农业的好消息对农民来说是坏消息吗
5.3.2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5.3.3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5.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需求弹性(重点)
识记:①弹性的定义;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的定义;③总收益的定义
领会:①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③不同需求曲线的弹性特征
简单应用:①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综合应用:①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特征及其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供给弹性(重点)
识记:①供给弹性的定义。
领会:①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②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③不同供给曲线的弹性特征
(三)供给、需求和弹性的运用(重点)
综合应用:①使用供给、需求和弹性来分析简单的经济问题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弹性的定义;(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以及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计算;(4)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5)不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弹性特征;(6)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7)线性需求函数的弹性特征及其与总收益的关系;(8)供给、需求和弹性的运用。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并可以对价格控制进行正确的评价;掌握向买者或者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掌握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6.1 价格控制
6.1.1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1.2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1.3 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6.2 税收
6.2.1 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2 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3 弹性与税收归宿
6.3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价格控制(次重点)
识记:①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的概念。
简单应用: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影响;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影响;
综合应用:①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二)税收(重点)
识记:①税收归宿。
简单应用:①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②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综合应用:①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2)对价格控制的评价;(3)对买者或者卖者征税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4)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第三篇 市场和福利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福利经济学的定义;了解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掌握如何用需求曲线来衡量消费者剩余以及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理解消费者剩余本质含义;了解成本与生产者剩余的含义;掌握如何用供给曲线来衡量生产者剩余以及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了解效率和平等的定义;理解为什么市场均衡时效率是最高的以及这一结论的两个重要前提假设。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7.1 消费者剩余
7.1.1 支付意愿
7.1.2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7.1.3 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7.1.4 消费者剩余衡量什么
7.2 生产者剩余
7.2.1 成本与销售意愿
7.2.2 用供给曲线来衡量生产者剩余
7.2.3 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7.3 市场效率
7.3.1 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7.3.2 市场均衡的评价
7.4 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消费者剩余(重点)
识记:①福利经济学的定义;②意愿支付与消费者剩余概念。
领会:①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②价格降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③消费者剩余的本质。
(二)生产者剩余(重点)
识记:①成本与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领会:①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②价格上升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三)市场效率(重点)
识记:①效率与平等的概念;②总剩余的定义。
领会:①仁慈的社会计划者的目标。
综合应用:①市场均衡最大化总剩余的分析以及这一结果的前提假设。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2)如何用需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剩余;(3)如何用供给曲线来表示生产者剩余;(4)价格变化对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影响;(5)市场均衡效率的评价。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无谓损失的概念及其本质来源;理解税收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了解供给和需求弹性对无谓损失的影响;了解税收规模的变化对于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8.1 赋税的无谓损失
8.1.1 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的参与者
8.1.2 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8.2 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8.3 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8.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赋税的无谓损失(次重点)
识记:①无谓损失的概念。
领悟:①无谓损失与贸易好处之间的关系
综合运用:①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二)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重点)
领会:①需求和供给弹性与无谓损失之间的关系
(三)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次重点)
识记:①拉弗曲线的含义。
领会:①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着税收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无谓损失的概念及本质来源;(2)税收对于不同市场参与者的不同影响;(3)供给和需求弹性对无谓损失的影响;(4)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如何随着税收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世界价格的含义及其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理解国际贸易中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得失;理解关税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了解限制贸易的观点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评论。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9.1  决定贸易的因素
9.1.1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9.1.2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9.2 贸易的赢家和输家
9.2.1 出口国的得失
9.2.2进口国的得失
9.2.3 关税的影响
9.2.4 贸易政策的结论
9.2.5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9.3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9.3.1 工作岗位论
9.3.2 国家安全论
9.3.3 幼稚产业论
9.3.4 不公平竞争论
9.3.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9.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决定贸易的因素(一般)
识记:①世界价格
领会:①世界价格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二)贸易的赢家和输家(一般)
识记:①关税的概念;②进口配额的概念。
领会:①出口国的得失;②进口国的得失;③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一般)
领会:①工作岗位论的内容与评论;②国家安全论的内容与评论;③幼稚产业论的内容与评论;④不公平竞争论的内容与评论;⑤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的内容与评论。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世界价格与比较优势的关系;(2)进口国和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得失;(3)关税的影响;(4)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的其他好处;(5)不同贸易限制观点的内容与评价。
 

第四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 外部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外部性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外部性的特征;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的类型以及相互区别与联系;理解外部性私人解决的方法的类型与区别;理解交易成本的含义与科斯定理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0.1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10.1.1 福利经济学:回顾
10.1.2 负的外部性
10.1.3 正的外部性
10.2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10.2.1 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
10.2.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1: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10.2.3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2: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10.2.4 对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的批评
10.3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10.3.1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10.3.2 科斯定理
10.3.3 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10.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重点)
识记:①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②外部性内在化的定义;③技术溢出的概念。
领会:①负的外部性的特征;②正的外部性的特征。
(二)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次重点)
识记:①矫正税的概念。
领会:①针对外部性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内容;②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的关系。
(三)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重点)
识记:①科斯定理的概念;②交易成本的概念
领会:①外部性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②私人方法不能解决外部性的原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外部性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外部性的特征;(2)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的类型;(3)矫正税与排污许可证的关系;(4)交易成本的含义与科斯定理的内容。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含义,掌握如何区分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和俱乐部物品;理解搭便车者的含义以及公共物品提供的成本-收益分析难题;理解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理解产权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1 不同类型的物品
11.2 公共物品
11.2.1 搭便车者问题
11.2.2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11.2.3成本-收益分析的难题
11.3 公共资源
11.3.1 公地悲剧
11.3.2 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
11.4 结论:产权的重要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不同类型的物品(重点)
识记:①排他性的概念;②消费中的竞争性的概念;③私人物品的定义;④公共物品的定义;⑤公共资源的定义;⑥俱乐部物品的定义。
领会:①根据竞争性与排他性来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
(二)公共物品(重点)
识记:①搭便车者;②成本-收益分析。
领会:①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收益分析难题
(三)公共资源(次重点)
领会:①公地悲剧的内容、原因与解决方法;②产权的重要性。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消费中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含义;(2)四种不同类型物品的区分;(3)搭便车者的含义;(4)公共物品提供所面临的难题;(5)公地悲剧的原因与解决办法;(6)产权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税制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的概念;了解税收的成本的分类和内容;了解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和定额税的概念;了解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含义;了解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的概念;了解比例税、累退税和累进税的概念;理解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2.1 美国政府的财政概括
12.1.1 联邦政府
12.1.2 州与地方政府
12.2 税收和效率
12.2.1 无谓损失
12.2.2 管理负担
12.2.3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12.2.4 定额税
12.3 税收与平等
13.3.1 受益原则
13.3.2 支付能力原则
12.3.3 税收归宿与税收平等
12.4 结论: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美国政府的财政概括(一般)
识记:①预算赤字的概念;②预算盈余的概念。
(二)税收和效率(一般)
识记:①税收的两种成本;②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概念;③定额税的概念
(三)税收与平等(次重点)
识记:①受益原则的概念;②支付能力原则的概念;③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的概念;④比例税、累退税和累进税的概念
领会:①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的概念;(2)税收的成本的分类和内容;(3)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含义;(4)横向平等与纵向平等的含义;(5)理解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的关系。
 

第五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十三章 生产成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总收益、总成本以及利润的定义;理解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理解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间的区别;了解生产函数和边际成本的定义;理解生产函数以及总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了解各种衡量成本的指标;理解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典型的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了解短期和长期平均总成本的区别;了解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规模收益不变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3.1 什么是成本
13.1.1 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13.1.2 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
13.1.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13.1.4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13.2 生产与成本
13.2.1 生产函数
13.2.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
13.3 成本的各种资本衡量
13.3.1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3.3.2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3.3.3 成本曲线及形状
13.3.4 典型的成本曲线
13.4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3.4.1 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13.4.2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3.5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成本(重点)
识记:①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的定义;②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定义;③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定义;。
领会:①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区别;②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
(二)生产与成本(重点)
识记:①生产函数的定义;②边际产量的定义; 
领会:①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的形状。
(三)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重点)
识记:①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定义;②有效规模的定义。
领会:①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简单运用:①典型成本曲线的形状;②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计算。
(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重点)
识记:①规模经济的概念;②规模不经济的概念;③规模收益不变的概念。
领会:①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②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不同阶段与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规模收益不变的关系;③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2)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间的区别;(3)典型的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4)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5)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6)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不同阶段与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规模收益不变的关系。
 

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竞争市场的定义及三个主要特征;了解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定义和计算;理解沉没成本的含义;理解边际成本曲线与利润最大化时企业的供给决策;理解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理解企业退出或者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掌握用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可以解释竞争企业利润为零却依然留在市场上的原因;可以解释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理解短期内企业数量固定时市场供给的决定;理解在长期有进入与退出时市场供给的决定;理解短期与长期市场对需求变动的反应。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4.1 什么是竞争市场
14.1.1 竞争的含义
14.1.2 竞争企业的收益
14.2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4.2.1 一个简单的利润最大化例子
14.2.2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决策
14.2.3 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14.2.4 覆水难收与其他沉没成本
14.2.5 企业退出或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
14.2.6 用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
14.3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14.3.1 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曲线
14.3.2 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
14.3.3 如果竞争企业利润为零,为什么它们要留在市场上
14.3.4 短期与长期内的需求移动
14.3.5 为什么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4.4 结论:在供给曲线背后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竞争市场(重点)
识记:①竞争市场的定义;②竞争市场的三个特征;③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定义。
领会:①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计算。
(二)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重点)
识记:①沉没成本的概念。 
综合运用:①边际成本曲线与利润最大化时企业的供给决策;②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③企业退出或者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④用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
(三)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重点)
领会:①竞争企业利润为零却依然留在市场上的解释;②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综合运用:①短期内企业数量固定时市场供给的决定;②在长期有进入与退出时市场供给的决定;③短期与长期市场对需求变动的反应。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竞争市场的定义及三个主要特征;(2)沉没成本的含义;(3)边际成本曲线与利润最大化时企业的供给决策;(4)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5)企业退出或者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6)竞争企业利润的图形衡量;(7)竞争企业利润为零却依然留在市场上的原因;(8)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9)短期内企业数量固定时的市场供给(10)在长期有进入与退出时市场供给;(11)短期与长期市场对需求变动的反应。
 

第十五章 垄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垄断企业的定义与垄断产生的原因;理解自然垄断的含义;理解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区别;可以解释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的原因;掌握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以及垄断者利润的计算;理解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了解价格歧视的定义与典型例子;理解价格歧视对于消费者剩余以及垄断者利润的影响;了解解决垄断问题的四种方式;掌握竞争与垄断的比较。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5.1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15.1.1 垄断资源
15.1.2 政府创造的垄断
15.1.3 自然垄断
15.2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15.2.1 垄断与竞争
15.2.2 垄断者的收益
15.2.3 利润最大化
15.2.4 垄断者的利润
15.3 垄断的福利代价
15.3.1 无谓损失
14.3.2 垄断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吗
15.4 价格歧视
15.4.1 关于定价的一个寓言
15.4.2 “定价寓言”的寓意
15.4.3 对价格歧视的分析
15.4.4 价格歧视的例子
15.5 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15.5.1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15.5.2 管制
15.5.3 公有制
15.5.4 不作为
15.6 结论:垄断的普遍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为什么会产生垄断(次重点)
识记:①垄断企业的定义;②自然垄断的定义。
领会:①垄断产生的三种原因。
(二)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重点)
领会:①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区别;②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的原因。 
综合运用:①垄断者的收益特点;②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③垄断者利润的计算。
(三)垄断的福利代价(重点)
领会: ①垄断如何造成无谓损失;②垄断利润是否一定是社会代价。
(四)价格歧视(重点)
识记:①价格歧视的定义。
领会:①价格歧视的典型例子。
简单运用:①价格歧视对于消费者剩余和垄断者利润的影响。
(五)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次重点)
领会:①解决垄断问题的四种方式;②自然垄断的边际成本定价模式。
(六)结论:垄断的普遍性(重点)
综合运用:①竞争与垄断的总结性比较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垄断企业的定义与垄断产生的原因;(2)自然垄断的含义;(3)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区别;(4)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的原因;(5)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以及垄断者利润的计算;(6)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7)价格歧视的定义与典型例子;(8)价格歧视对于消费者剩余以及垄断者利润的影响;(9)解决垄断问题的四种方式;(10)竞争与垄断的比较。
 

第十六章 垄断竞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寡头与垄断竞争的概念;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理解垄断竞争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了解支持与反对广告的主要观点;可以解释广告如何作为质量信号;了解支持与反对品牌的主要观点;掌握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与垄断三种市场结构的对比。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6.1 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16.2差别产品的竞争
16.2.1 短期中的垄断竞争企业
16.2.2 长期均衡
16.2.3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
16.2.4 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16.3 广告
16.3.1 关于广告的争论
16.3.2 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
16.3.3 品牌
16.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重点)
识记:①寡头的概念;②垄断竞争的概念。
领会:①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②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及其特征与区别
(二)差别产品的竞争(重点)
领会:①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②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③垄断竞争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综合运用:①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的比较; 
(三)广告(一般)
领会: ①支持与反对广告的主要观点;②广告作为质量信号的分析;③支持与反对品牌的主要观点。
(四)结论(重点)
综合运用:①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与垄断三种市场结构的对比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垄断竞争的概念;(2)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3)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4)垄断竞争对社会福利的影响;(5)支持与反对广告的主要观点;(6)广告作为质量信号的解释;(7)支持与反对品牌的主要观点;(8)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与垄断三种市场结构的对比。
 

第十七章 寡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勾结和卡特尔的概念;了解寡头均衡的特征以及与垄断和完全竞争的关系;了解寡头数量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了解囚徒困境与占优策略的含义;掌握纳什均衡的含义并可以运用纳什均衡来分析寡头博弈;了解反托拉斯法针对寡头的相关规定;可以对转手价格维持、掠夺性定价和搭售的分析与评论。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7.1 只有几个少数卖者的市场
17.1.1 双头的例子
17.1.2 竞争、垄断和卡特尔
17.1.3 寡头的均衡
17.1.4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17.2 合作经济学
17.2.1 囚徒困境
17.2.2 作为囚徒困境的寡头
17.2.3 囚徒困境的其他例子
17.2.4 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
17.2.5 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
17.3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17.3.1 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
17.3.2 关于反托拉斯政策的争论
17.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只有几个少数卖者的市场(重点)
识记:①勾结的概念;②卡特尔的概念;③纳什均衡的定义。
领会:①寡头均衡的特征;②寡头均衡时与垄断以及完全竞争的关系;③寡头数量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
(二)合作经济学(次重点)
领会:①囚徒困境的含义;②占优策略的含义;③囚徒困境其他例子的分析④囚徒困境对社会福利的影响;⑤人们有时可以合作的原因。 
综合运用:①纳什均衡的逻辑来分析寡头博弈的结果; 
(三)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次重点)
识记:①反托拉斯法针对寡头的相关规定
领会: ①对转手价格维持的分析与评论;②对掠夺性定价的分析与评论;③对搭售的分析与评论。
(四)结论(重点)
综合运用:①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与垄断三种市场结构的对比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卡特尔的概念;(2)纳什均衡的含义;(3)寡头均衡的特征以及与垄断和完全竞争的关系;(4)寡头数量对于市场结果的影响;(5)囚徒困境与占优策略的含义;(6)纳什均衡与寡头博弈的结果;(7)反托拉斯法针对寡头的相关规定;(8)对转手价格维持、掠夺性定价和搭售的分析与评论。
 

第六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十八章 生产要素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生产要素的概念以及主要类型;理解劳动边际产量的定义和边际产量值的定义;理解竞争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对于劳动需求的决定;了解劳动的供给的决定;了解引起劳动需求或者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掌握劳动供给或者劳动需求发生变动时市场均衡的变化;了解对资本的概念;理解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理解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8.1 劳动的需求
18.1.1 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18.1.2 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18.1.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8.1.4 什么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18.2 劳动的供给
18.2.1 工作与闲暇的权衡取舍
18.2.2什么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
18.3 劳动市场的均衡
18.3.1 劳动供给的移动
18.3.2劳动需求的移动
18.4 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
18.4.1 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18.4.2 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18.5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劳动的需求(重点)
识记:①生产要素的概念;②生产要素最重要的三种类型;③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概念;④边际产量值的概念。
简单运用:①竞争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对于劳动需求的决定;②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二)劳动的供给(重点)
领会:①劳动的供给:工作与闲暇的权衡取舍;②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重点)
领会: ①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②劳动供给或者劳动需求发生变动时市场均衡的变化。
(四)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一般)
识记:①资本的概念。
领会:①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②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生产要素的概念以及主要类型;(2)劳动边际产量的定义和边际产量值的定义;(3)竞争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对于劳动需求的决定;(4)劳动的供给的决定;(5)引起劳动需求或者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6)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7)劳动供给或者劳动需求发生变动时市场均衡的变化;(8)对资本的概念;(9)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10)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第十九章 收入与歧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补偿性工资的概念;理解人力资本的概念;了解工会和罢工的含义;理解效率工资的含义;掌握存在收入差距的几种解释;了解歧视的概念;理解劳动市场中歧视难以界定的原因;理解市场经济对雇主歧视的矫正机制;理解顾客与政府歧视对市场经济矫正能力的限制。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9.1 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19.1.1 补偿性工资差别
19.1.2 人力资本
19.1.3 能力、努力和机遇
19.1.4 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
19.1.5 超级明星现象
19.1.6 高于均衡的工资:最低工资法、公会和效率工资
19.2 歧视经济学
19.2.1 劳动市场歧视的衡量
19.2.2 雇主的歧视
19.2.3 顾客与政府的歧视
19.3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重点)
识记:①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概念;②人力资本的概念;③工会的概念;④罢工的概念;⑤效率工资的概念
综合运用:①收入差距存在的几种解释。
(二)歧视经济学(次重点)
识记:①歧视的概念。
领会:①劳动市场中歧视难以界定的原因;②市场经济对雇主歧视的矫正机制;③顾客与政府歧视对市场经济矫正能力的限制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补偿性工资的概念;(2)人力资本的概念;(3)效率工资的含义;(4)存在收入差距的几种解释;(5)歧视的概念;(6)劳动市场中歧视难以界定的原因;(7)市场经济对雇主歧视的矫正机制;(8)顾客与政府歧视对市场经济矫正能力的限制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贫困率和贫困线的概念;了解实物转移支付的概念;了解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的概念;理解衡量不平等问题时的三个潜在问题;了解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三种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了解效用、最大最小准则和社会保险的概念;了解福利和负所得税的概念;理解五种主要的反贫困政策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0.1 不平等的衡量
20.1.1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
20.1.2 世界各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
20.1.3 贫困率
20.1.4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20.1.5 经济流动性
20.2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20.2.1 功利主义
20.2.2 自由主义
20.2.3 自由至上主义
20.3 减少贫困的政策
20.3.1 最低工资法
20.3.2 福利
20.3.3 负所得税
20.3.4 实物转移支付
20.3.5 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20.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不平等的衡量(次重点)
识记:①贫困率和贫困线的概念;②实物转移支付的概念;③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的概念。
领会:①衡量不平等时的三个潜在问题。
(二)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一般)
识记:①功利主义的定义;②效用的概念;③自由主义的定义;④最大最小准则的概念;⑤社会保险的概念;⑥自由至上主义的概念
领会:①了解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三种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 
(三)减少贫困的政策(一般)
识记:①福利的概念;②负所得税的概念
领会: ①了解五种主要的反贫困政策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贫困率和贫困线的概念;(2)实物转移支付的概念;(3)衡量不平等问题时的三个潜在问题;(4)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三种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5)理解五种主要的反贫困政策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第七篇 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理解预算约束线的含义与形状;掌握无差异曲线的概念以及特征;理解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含义;掌握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含义与区别;掌握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确定;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确定;理解收入和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掌握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解释是否需求曲线必然向右下方倾斜;理解工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解利率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1.1 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21.2 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21.2.1 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21.2.2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21.2.3 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
21.3 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21.3.1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21.3.2 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21.3.3 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21.3.4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1.3.5 需求曲线的推导
21.4 三种应用
21.4.1 所有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21.4.2 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21.4.3 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21.5 结论:人们真的这样想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重点)
识记:①预算约束线的概念。
领会:①预算约束线的推导和形状。
(二)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重点)
识记:①无差异曲线的概念;②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概念。
领会:①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及其含义;②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及其含义
(三)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重点)
识记:①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概念;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
领会: ①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确定;②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偏好和消费者最优化选择;③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综合运用: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具体含义及其区别;②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三种应用(重点)
识记:①吉芬商品的概念。
综合运用:①需求曲线是否必然向右下方倾斜;②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③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预算约束线的含义与形状;(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以及特征;(3)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含义;(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含义与区别;(5)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确定;(6)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确定;(7)收入和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8)需求曲线的推导;(9)解释是否需求曲线必然向右下方倾斜;(10)工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1)利率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念;了解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概念;理解发信号和筛选的含义;了解信息不对称的两种类型以及解决方法;了解康多塞悖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和中值选民定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行为经济学一些主要研究发现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2.1 不对称信息
22.1.1 隐蔽性行为:委托人、代理人和道德风险
22.1.2 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和次品问题
22.1.3 为传递私人信息发信号
22.1.4 引起信息披露的筛选
22.1.5 不对称信息与公共政策
22.2 政治经济学
22.2.1 康多塞投票悖论
22.2.2 阿罗不可能定理
22.2.3 中值选民说了算
22.2.4 政治家也是人
22.3 行为经济学
22.3.1 人并不总是理性
22.3.2 人关注公正
22.3.3 人有时是前后不一致的
22.4 结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不对称信息(重点)
识记:①道德风险的概念;②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含义;③逆向选择的概念;④发信号的含义;⑤筛选的概念。
领会:①不对称信息的两种类型;②雇主解决道德风险的三种方法;③解决不对称信息的两种主要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一般)
识记: ①政治经济学的概念;②康多塞悖论的含义和内容;③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含义和内容;④中值选民定理的含义和内容。
(三)行为经济学(一般)
识记: ①行为经济学的定义。
领会: ①行为经济学一些主要研究发现的内容。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念;(2)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概念;(3)发信号和筛选的概念;(4)信息不对称的两种类型以及解决方法;(5)康多塞悖论的含义和内容;(6)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含义和内容;(7)中值选民定理的含义和内容;(8)行为经济学一些主要研究发现的内容。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微观经济学》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都可以找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后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考生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考生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如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考生在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或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考生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考生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社会助学机构在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为150分钟。对本课程考试过程中除携带必要的答题用的签字笔和橡皮外,严禁携带其他与考试无关的工具。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
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则这种商品是(    )
A.正常商品                     B.劣质商品
C.吉芬商品                     D.互补商品
参考答案:  A  
二、填空题
1.生产率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的数量。
参考答案:劳务
四、名词解释
产权
参考答案:
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五、简答题
简述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参考答案:
(1)消费者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六、论述题
试述影响需求的因素并分别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收入,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上升会使其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降低对低档商品的需求;当消费者收入下降时,他会增加对低档商品的需求,降低对正常商品的需求。
(2)相关物品的价格。但其他条件不变时,替代品价格的下降会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替代品价格的上升会使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的需求会下降,互补品价格的下降会使该商品的需求上升。
(3)偏好。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商品偏好的增加,会使需求上升,否则会使需求下降。
(4)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他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如果他预期该商品的价格会下降,那么他会降低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样,当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上升时,他会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降低低档商品的需求,当他预期未来收入会下降时,他会增加低档商品的需求,降低政策商品的需求。
(5)买者数量。当市场中消费者增多时,市场需求会上升,否则市场需求会下降。
     例子略。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27378微观经济学(自考资料)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