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纲0863
29776 社会学专题
江苏教育学院编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现代社会学》,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一、 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研究内容。
社会学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第一,整体性。社会学的整体性并不是指对现实社会的一切方面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也不是指对社会不作具体研究,停留于整体模糊描述,而是指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变革。第二,综合性。社会学的综合性包括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第三,现实性。社会学的重要特点就是直接面对社会现实,因此它的研究领域就具有开放性和不断变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区域性和本土化倾向。第四,实证性。社会学的知识主要依靠对社会事实进行具体的经验研究而获得,是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等实证途径获得资料并进行分析概括而产生。总之,立足于整体的有机性,对现实社会进行综合的实证研究,是社会学的基本特点。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社会学界通常按照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层次,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为普通社会学和分科社会学两部分。本门课程教授的是普通社会学,它所研究的是一般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行及其规律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目前的发展状态,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与改造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比较复杂,容易混淆。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观,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影响必然要渗透到各门社会科学中去。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坚持发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但切忌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社会学,这是我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 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社会学的地位和特点
一、社会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第三节 社会学的社会作用
一、社会学的理论作用
二、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第四节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论
(二)学习要求: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社会作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2.掌握: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3.重点掌握: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及社会作用。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
一、社会背景与理论前提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
三、社会学科学方法论的创立
第二节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一、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二、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旧中国的产生
二、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
(二)学习要求:西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学产生、发展与社会背景、相关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当代社会学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与特点。
3.重点掌握:社会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
一、社会的涵义
二、社会有机体
第二节 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
二、社会结构研究的内容
三、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节 自然环境
一、自然环境的概念
二、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节 人口
一、人口的概念与内容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
(二)学习要求: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与人口的作用;社会结构的基本内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掌握:自然环境与人口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3.重点掌握:我国自然环境与人口要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对策。
第四章 社会文化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构成与特性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的构成
第二节 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一、关于文化特性形成的理论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文化的运行规律
一、文化的积累与传递
二、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三、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
第四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社会文化的内容与特性;文化的运行规律;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文化的内容与特性。
2.掌握:文化的运行规律,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3.重点掌握:我国文化的现状,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人的本质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
二、社会化的过程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四、社会化与个性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二)学习要求: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定义及其主要内容;社会角色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社会角色扮演的几个阶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人的本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角色的概念及其类型。
3.重点掌握:个人社会化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第六章 社会群体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基本群体
第二节 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
二、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四、家庭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邻里与工作群体
一、邻里
二、工作群体
第四节 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初级群体的衰落
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社会群体的基本分类;初级群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家庭、邻里等;初级群体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类型。
2.掌握:邻里、工作群体的概念及其功能。
3.重点掌握:家庭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第七章 社会组织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型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
三、社会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和手段
一、组织目标的意义与分类
二、社会组织的手段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
一、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
二、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
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的一般过程
二、科层制: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式
三、社会组织的冲突与协调
(二)学习要求: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社会组织的内部组织与外部关系;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掌握:社会组织目标的重要意义,社会组织的手段。
3.重点掌握: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区别,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二、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三、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社会阶级
一、阶级的起源与本质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
三、我国社会主义阶段阶级结构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社会阶层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类型
二、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
三、改革以来我国城乡社会阶层的变化
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性质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三、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二)学习要求: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及其社会作用;阶级与阶层划分的标准及其社会意义;我国社会分层的现状;社会流动及其合理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及其功能。
2.掌握: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3.重点掌握:阶级与阶层的关系,我国社会分层现状。
第九章 社区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三、社区的分类
四、社区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
二、城市社区
三、城乡关系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
二、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第四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概述
二、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二)学习要求:社区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区的概念及其类型,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基本特征。
3.重点掌握:我国的城乡关系,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第十章 社会制度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特征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二、社会制度功能的失调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第三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
一、制度化
二、制度改革
(二)学习要求:社会制度的构成、分类及其社会功能;制度化的基本作用;制度改革原因;我国制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分类。
2.掌握: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3.重点掌握:我国制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方式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概念
二、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
三、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过程的反作用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生活方式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三、精神社会方式
四、闲暇生活方式
第三节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第四节 网络社会的来临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网络社会的来临
二、网络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广泛影响
三、迎接网络社会的挑战
(二)学习要求: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社会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的反作用;完善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应注意的基本问题;网络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过程的反作用。
2.掌握:闲暇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3.重点掌握:完善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社会变迁的动力
第二节 社会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意义
二、战后世界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
二、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三、社会现代化的途径
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与基本特点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基本方针
第五节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一、全球化趋势概述
二、西方社会学家关于全球化的理论
三、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
四、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二)学习要求: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动力,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理论及其途径;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动力,社会现代化的途径。
2.掌握: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3.重点掌握: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构成和功能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
三、社会舆论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一、越轨行为概述
二、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
三、聚众行为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社会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
二、社会问题的分类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五节 网络社会中的社会控制问题
一、网络社会问题
二、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的挑战
三、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二)学习要求:社会控制的构成与功能;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问题;网络社会中的社会控制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
2.掌握:社会舆论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3.重点掌握: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问题。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
三、社会保障的管理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内容
一、社会保险
二、社会福利
三、社会救济
四、社会优抚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结构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学习要求:社会保障的概念、特点、社会作用;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与社会制约性。
2.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
3.重点掌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三、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题阶段
二、设计阶段
三、实施阶段
四、总结阶段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个案法
三、抽样调查法
四、问卷法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二、统计分组
三、统计分析
(二)学习要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2.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3.重点掌握: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 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3. 重点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现代社会学》,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 在学习某一章具体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以便学习更具针对性.。
3、 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 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 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 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 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 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 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不能出现判断或是非题)(题型示例不能出现分值)
5、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如: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和 。
二、名词解释
如:社会分层
三、简答题
如: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四、论述题
如:简述科层制的主要特征,联系实际谈谈科层制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先赋角色、自致角色。
二、名词解释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三、简答题
答: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满足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因而社会制度对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导向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
四、论述题
答案: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权力分层,职务分等。(2)因事设职,专职专人。(3)量才用人,按绩晋升。(4)规章成文,按章办事。(5)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科层制面临的主要问题:(1)科层制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内在矛盾。科层制在提高人类社会活动效率的同时,又在严重地压抑着人的个性。(2)科层制容易引发各种官僚主义。
解决途径:(1)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化程度,运用民主来克服科层制中的日趋严重的专制集权倾向。(2)加强组织外部的控制。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29776社会学专题(自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