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69中外教育史(教材大纲)(自考资料)

29769 中外教育史

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8)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外教育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教育制度、教育理论的经验与教训,把握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养成勇于探

    中外教育史以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实施的史实。二是自古以来中外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主要介绍中外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

    设置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了解和掌握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拓宽理论基础,开阔教育视野,提高历史、人文和教育素养。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外国教育史》发展的不同实践,总结领会中索的学风、严谨求实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懂得把中外教育发展中有益的成份应用于现实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提高自身教育活动的理性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做贡献。

    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考生在自学本门课程之前要建立较好的历史、哲学和教育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时间为线索学习,也可以分别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角度来学习,善于比较中外教育发展的异同,找出共性和个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概况和世界早期学校的特点,理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的特点和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有三类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

    包括婆罗门教的家庭教育和古儒学校,佛教的寺院教育。

    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从理论上讲,夏代具备的出现学校的条件。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等。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商代的学校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学和瞽宗为商代独创的新学校。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

    西周的社会特点主要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学校的教师的特点是“官师合一”。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

    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二)雅典的教育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五节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的教育。

    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小学、大学和高等教育。

    (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三、考核要求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1.识记:非形式化教育;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领会: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特点。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识记:宫廷学校;文士学校;古儒学校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识记:六艺;官师合一;瞽宗

    2.领会:西周的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1.识记:四艺;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2.领会: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3.应用: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特点的比较。

    (五)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1.识记:修辞学校

    2.领会: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古代中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理解各位思想家教育的特色,明确主要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及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士”。

    (三)教育的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四)教育的内容。孔子的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

    (五)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为:注重修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

    (二)理想人格。孟子培养的人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

    (四)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存心寡欲;尚志养气;反求诸己;磨练一致。

    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一)性恶论与外烁说。

    (二)教育的内容。

    (三)学习方法。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有:防邪近正;积学积善;虚壹而静;学思行一致。

    (四)论教师。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包括:古代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逻辑学知识的传授

    (二)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绝对的“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美德由教育而来

    (二)“产婆术”与启发式教学。

    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的内容。

    柏拉图把教育分为学前教育,7岁至17、18岁,18至20岁,20至30岁四个阶段,并实施相应的教育内容。

    第七节 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

    亚理士多德把教育划分为出生到7岁,7岁到14岁,14岁到21岁三个阶段。

    (二)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

    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三)“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亚理士多德把课程分为两类:实用的课程(为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和“文雅”课程(陶冶人的性情,供闲暇时享受之用)。

    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方法有回答、讲解等。

    (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为昆体良。教育的目的。对演说家的要求和培养。

    三、考核要求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识记:有教无类;六书;因材施教

    2.领会:孔子论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孔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简单应用: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孔子的历史地位。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1.识记:大丈夫;孟子论德育的方法

    2.领会:孟子“性善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三)荀况的教育思想

    1.识记:荀子论学习的方法

    2.领会:“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荀子的关于教师的观点。

    (四)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识记:墨家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五)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识记:产婆术。

    (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识记:《理想国》;四艺;柏拉图论教育的目的

    (七)亚理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1.识记:和谐教育

    2.领会:亚理士多德对教育的年龄分期;亚理士多德对课程的划分。

    (八)《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1.识记:

    (1)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

    (2)《雄辩术原理》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2.领会:《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和私学发展的轨迹,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形式,明确中西方封建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汉代官学制度的建立。

    汉初的和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

    (二)唐宋时期的官学体系的完善

    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唐宋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三)明清官学制度的僵化。

    明清的官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沿革。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一)先秦时期的私学。私学兴起的原因。先秦私学的特点。

    (二)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汉代私学的种类。汉代私学的特点。

    (三)唐宋时期私学的兴盛。蒙学的出现。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学教育:书院的起源与发展。

    (四)元明清时期私学的兴盛。蒙学的兴盛。书院的发展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一)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基督教概述。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教育。

    (二)封建领主的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和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三)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市民阶层的教育

    三、 考核要求

    (一)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1.识记:鸿都门学;唐朝的各类专科学校;社学

    2.领会

    (1)汉、唐和宋朝的文教政策

    (2)宋代官学制度的新特点。

    (3)宋代地方官学的特色

    (4)科举制度的沿革

    3.应用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二)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1.识记

    (1)私学

    (2)蒙学

    (3)书院

    2.领会:

    (1)太学教学的特点

    (2)先秦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

    (3)先秦时期私学的特点。

    (4)汉代私学的类别和特点。

    3.应用:

    书院产生的原因和教学特点。

    (三)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1.识记:僧院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2.领会

    (1)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类别和各自的特点。

    (2)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理学教育理论的主要教育主张,理解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注意教育思潮的基本教育主张,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掌握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理学教育理论

    (一)理学教育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理学教育理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和思想渊源与学术背景。

    (二)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的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朱熹的读书法。

    (四)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道德教育观为“知行合一”。儿童教育的观点。

    第二节 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

    (一)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教育主张。

    启蒙思想家主要的教育主张为: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提倡“实学”;注重“践行”的教育方法。

    (二)颜元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倡导实学、实用的教育内容。“习动”“习行”的教育方法。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一)人文主义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主要观点为:注重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及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影响

    (二)新教的教育主张与实施

    新教的教育主张:重视面向广大民众的初等教育;重视“4R”以及人文学科的学习;以儿童自然发展为根基变革教学方法。

    第五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

    (二)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三)自然适应性原则。儿童“自然”生长的年龄分期与学校教育。教与学必须遵循的“彻底性原则”。

    三、考核要求

    (一)理学教育理论

    1.识记

    (1)理学

    (2)朱熹的读书法

    2.领会

    (1)理学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

    (2)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的教育观点

    (二)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

    1.识记

    (1)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教育主张

    (2)颜元的教育目标

    2.领会

    颜元的儿童教育观点。

    (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1.识记

    (1)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2)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2.领会

    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四)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

    识记:

    (1)新教的教育主张。

    (2)斯徒谟对中学的改革

    (五)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大教学论

    (2)泛智

    2.领会

    (1)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2)夸美纽斯对儿童“自然生长”的年龄分期与学校地位。

    3.简单应用

    夸美纽斯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欧洲、美国、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英国的教育制度。

    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初等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演进。

    (二)法国的教育制度

    法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初等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演进。

    (三)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初等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演进。

    第三节 美日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

    (一)美国的教育制度

    独立战争后、南北战争后美国的教育制度特点。

    (二)日本的教育制度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

    新式学堂主要有方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

    (二)近代学制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三)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三、考核要求

    (一)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

    识记:近代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教育的发展变化。

    (二)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识记

    (1)1870年《初等教育法》

    (2)星期日学校

    (3)导生制学校

    (4)公学

    (5)幼儿学校

    (6)法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特点

    (7)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8)实科中学

    2.领会

    (1)近代英国国家直接开办和管理教育的措施。

    (2)产业革命后英国教育发生的变化。

    (3)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4)德国中等教育的演进。

    (三)美日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识记

    (1)文实中学

    (2)昆西教学法

    (3)公立学校运动

    (4)1872《学制令》

    (5)1886《学校令》

    2.领会

    (1)独立后美国教育的特点。

    (2)日本近代的教育领导体制。

    3.应用:

    (1)南北战争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2)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四)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识记

    (1)京师同文馆

    (2)福建船政学堂

    (3)壬寅学制

    (4)癸卯学制

    (5)壬子癸丑学制

    2.领会

    (1)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2)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内容。

    3.应用:癸卯学制的特点及评价。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西方近代主要的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代的主要的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掌握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

    (一)“白板说”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白板说指人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知识由经验而生,也随经验而长。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

    (二)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绅士教育包括身体的养护,道德的发展和智育。   

    第二节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一)“自然教育”的目的论。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二)“自然教育”的儿童观

    “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儿童观: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的人格;以儿童为中心,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促进儿童主动发展。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

    “自然适应性”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四个阶段。

    第三节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理论

    (一)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天赋的能力和力量。

    (二)和谐教育的内容

    和谐的教育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

    (一)论教育目的。

    伦理学是赫尔巴特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包括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二)论管理。管理的的作用和原因。管理的方法。

    (三)论教学。教育性教学思想。教学心理化。

    (四)教学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把教学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第五节 斯宾塞的教育理论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教育的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

    (二)实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科教育内容是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的实科课程体系。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发现法。

    第六节 乌申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民族性思想。

    (二)关于教学的理论。

    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原则包括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连贯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第七节 中国近代主要教育思潮

    (一)洋务教育思潮

    洋务教育思潮出现的原因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洋务教育的主要观点为:中体西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新学。

    (二)维新教育思潮

    中国近代的改良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维新派教育思潮的主要教育主张及评价

    第八节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一)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主张。

    完全人格包括个性和群性的发展,需要通过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来实施。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涵义及确立的原因。对该办学方针的评价。

    (三)民主管理的思想

    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师资管理、学生管理。

    三、考核要点

    (一)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

    1.识记:

    (1)代表作1693年的《教育漫话》

    (2)白板说

    2.领会: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应用:洛克体育教育的观点。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1.识记:

    (1)1762年发表《爱弥尔——论教育》

    (2)自然教育

    2.领会:“自然教育”的儿童观

    3.应用:“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理论

    1.识记:

    (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杜德》

    (2)要素教育

    2.领会:

    (1)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

    (2)和谐教育的内容

    (四)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

    1.识记:

    (1)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

    (2)管理的方法;

    (3)教育性教学

    (4)教学心理化

    2.领会: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

    3.应用: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

    (五)斯宾塞的教育理论

    1.识记:

    (1)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

    (2)课程体系以科学教育为中心。

    2.领会:斯宾塞的实证性的教学方法

    (六)乌申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

    1.识记:教育的民族性;

    2.领会:乌申斯基提出的教学原则

    (七)中国近代主要教育思潮

    1.识记:

    (1)中体西用;

    (2)改良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2.领会:维新派的主要教育主张及历史影响。

    3.应用:洋务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历史影响。

    (八)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1.识记:

    (1)完全人格

    (2)军国民教育

    (3)实利主义教育

    (4)世界观教育; 

    2.领会:蔡元培的民主管理的思想。

    3.应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内涵及评价

    第七章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之后以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内容,理解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演进,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发展

    (一)实施普及的免费义务教育

    (二)普遍进行中等教育的改革

    (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四)幼儿教育方面的改革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发展

    (一)英国战后的教育改革

    (二)美国战后的教育改革

    (三)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

    (四)法国战后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世界各国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一)美国的教育改革

    60年代的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依据、特点和评价。70年代的恢复基础教育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

    (二)英国的教育改革

    教育领导体制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系统的改革。

    (三)法国的教育改革

    改革包括结构改革和课程和教学改革。结构改革指1959年的改革,1963年的改革,1975年的改革。课程和教学改革包括现代数学运动、跨学科尝试、加强科学教育、将技术教育内容引入普通教育。

    (四)前苏联的教育改革

    改革的内容包括1958年改革和60年代的教育现代化。

    第四节 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六三三”学制的建立。

    新学制建立的历史背景。新学制的酝酿与制定。新学制的改革标准及主要内容。

    (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

    改革的内容有:教育行政方面的改革;学校系统方面的改革;统一课程标准;施行教员资格审查制度;加强学校训育管理。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实践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颁布1951年新学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

    (三)改革开放时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三、考核要求

    (一)二次世界大战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发展

    识记:二战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共同特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发展

    1.识记:

    (1)英国,1944,《巴特勒法案》

    (2)美国,1958,《国防教育法》

    (3)日本,1947,《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4)法国,1947,《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

    2.领会:

    (1)美国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法国战后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三)世界各国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1.识记:

    (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2)哈比改革

    2.领会

    (1)美国20世纪7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英国20世纪60年代考试制度发生的改革。

    (3)法国20世纪60年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应用: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四)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演进

    1.识记:“六三三”学制

    2.领会:

    (1)新学制建立后教学方法的改革

    (2)国民党政府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3. 应用:“六三三学制”的特点及评价

    (五)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1.识记:1951年学制

    2.领会:

    (1)“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的挫折和损失。

    (2)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

    第八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的观点,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主要教育思潮,前苏联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现代主要教育思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想

    (一)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及思想文化背景

    (二)欧洲的新教育思想。新教育思想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共同的主张。

    (三)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进步教育的基本论点。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第二节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为实用主义哲学,“社会个人主义”社会观,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教育本质的论述包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三)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质。

    (四)活动课程论。杜威对学校课程的观点。

    (五)从做中学。从做中学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活动教学的特点。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主要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布拉美而德,改造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

    (二)要素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教育的基本主张。

    (三)永恒主义教育。代表人物赫钦斯、艾德勒、阿兰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四)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来源及基本主张。

    第四节 前苏联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教育信念。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苏维埃工人。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集体教育的原则为“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对教育本质、作用和共产主义教育目的、任务的论述。教学理论的论述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一般发展”的概念。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三大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第五节 中国现代主要教育思潮

    (一)平民教育思潮和平民教育运动

    (二)工读教育思潮和工读运动

    (三)职业教育思潮

    (四)乡村教育运动

    第六节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陶行知一生教育实践的三个阶段。

    (二)“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考核要求

    (一)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想

    1.识记:新教育;设计教学法

    2.领会:新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教育及生长

    (2)教育及社会

    (3)教育及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4)学校及社会

    (5)从做中学

    2.领会:

    (1)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杜威活动教学的主要特点。

    3.应用: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及评价。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主要教育思潮

    1.识记:各派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2.领会:

    (1)改造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

    (2)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3)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四)前苏联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

    (2)集体教育的核心思想

    (3)一般发展

    2.领会:

    (1)凯洛夫的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赞可夫实验教学体系的三大原则。

    3.应用: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中国现代主要教育思潮

    1.识记:

    (1)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

    (2)工读教育

    (3)中华职业教育社

    (4)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2.领会:工读教育思潮的历史意义 

    (六)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1.识记: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2.领会: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观点的涵义即评价。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对有关问题做出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为:

    识记:要求考生能记住本课程中的基本史实和概念,能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

    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某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中外教育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中外教育史纲》,胡金平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推荐参考教材:

    1、王天一,夏之莲等,《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事实和概念。根据大纲中的知识点及要求,注意全面与重点的结合。

    2、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既注意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联系,也要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外教育不同时期的比较、同一时期各国教育的比较,加深理解,把握中外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国际和我国教育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迪与影响。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

    2、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全面系统的学习、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切勿猜题。

    3、学时可根据各地实际适当安排。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30%,领会占45%,应用占25%。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每个层次中都回存在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   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论语》  D.《理想国》

    2.  提出“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亚理士多德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卢梭

    二、名词解释题

    1、癸卯学制

    2、《国防教育法》

    三、简答题

    1、先秦私学的主要特点。

    2、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四、论述题

    1、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2、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举例略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29769中外教育史(教材大纲)(自考资料)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