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教育(专升本)(040107)08566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考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B040112)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08566)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18年版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 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汉语言文学基础是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汉语言文学基础》是培养、提高自学者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它是考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部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
(一)语言基础知识
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
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常见文体的特点等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等。
2、领会: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常见文体的特点等。
3、简单应用:
要求自学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主要是解释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2)文言虚词的考核。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的考核。主要是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叙句式等。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4、综合应用:各类语言文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第二部分 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使学生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

二、 课程内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 ※《大同》
(二) ※《封建论》
(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四) ※《原君》
(五) 《滑铁卢的一分钟》
(六) ※《诗经•七月》
(七) ※《楚辞•招魂》
(八) 《忆菊》
(九) 《喝茶》
(十) 《乡土本色》
(十一) ※《萧萧》
(十二) 《故乡的野菜》
(十三) ※《历史上的北京城》
(十四) 《飞向泥土的箭》
(十五) 《西藏是一个形容词》
(十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十七)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十八)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十九) 《美文的沙漠》
(二十) 《战争,还是和平》
(二十一)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二十二)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二十三) ※《牡丹亭•惊梦》
(二十四) ※《伤逝》
(二十五) 《迟桂花》(节选)
(二十六) 《封锁》
(二十七) 《打错了》
(二十八) 《伊豆的舞女》
(二十九) 《面黄肌瘦的孩子》
(三十) ※《谭嗣同传》
(三十一) 《敬告青年》
(三十二) 《共产党宣言》(节选)
(三十三) ※《西绪福斯神话》
(三十四) 《我有一个梦想》
(三十五) ※《老子》五章
(三十六) ※《饮酒》(选二)
(三十七) ※《游黄山后记》
(三十八) 《陶然亭的雪》
(三十九) 《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四十) 《鸟叫》
(四十一)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四十二) 《别任草地》
(四十三) 《大自然在反抗》
(四十四) ※《西铭》
(四十五) ※《六祖坛经》(节选)
(四十六) 《诗八首》
(四十七) 《回答》
(四十八) 《命若琴弦》
(四十九) 《我的信仰》
(五十) 《敬畏生命》
(五十一) ※《汉书•贾让治河三策》
(五十二) ※《马钧传》
(五十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五十四) 《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
(五十五)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五十六) 《我们的宇宙图像》
(五十七) ※《世说新语》六则
(五十八) ※《丹青引》
(五十九) 《“慢慢走,欣赏啊!”》
(六十) ※《中国书法》
(六十一) ※《说园》
(六十二) ※《佛像和我们》
(六十三) 《初进罗浮宫》
(六十四) ※《洛神赋》
(六十五) ※《春江花月夜》
(六十六) ※《李白诗二首》
(六十七) ※《秋兴八首》(选二)
(六十八) ※《无题》二首
(六十九)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
(七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七十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七十二) ※《祭石曼卿文》
(七十三) ※《赤壁赋》
(七十四)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七十五) ※《临安春雨初霁》
(七十六)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七十七) 《竹林的故事》
(七十八) 《听泉》
(七十九) ※《论语》十二章
(八十) ※《与友人论学书》
(八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八十二)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八十三) 《文学与人生》

三、 考核知识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 ※《礼运·大同》
(1) 《礼记》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含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下同。)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 ※《封建论》
(1) 柳宗元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史论”基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 王安石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 ※《原君》
(1) 黄宗羲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 《滑铁卢的一分钟》
(1) 茨威格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 ※《诗经•七月》
(1) 《诗经》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 ※《楚辞•招魂》
(1) 屈原简介
(2) 《楚辞》的基础知识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八) 《忆菊》
(1) 闻一多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九) 《喝茶》
(1) 周作人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 《乡土本色》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一) ※《萧萧》
(1) 沈从文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二) 《故乡的野菜》
(1) 汪曾祺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三) ※《历史上的北京城》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四) 《飞向泥土的箭》
(1) 迟子建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五) 《西藏是一个形容词》
(1) 阿来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 司马光简介
(2) 《资治通鉴》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七)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八)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十九) 《美文的沙漠》
(1) 张承志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 《战争,还是和平》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一)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1) 《左传》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二)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 司马迁简介
(2) 《史记》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 ※《惊梦》
(1) 汤显祖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四) ※《伤逝》
(1) 鲁迅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五) 《迟桂花》(节选)
(1) 郁达夫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六) 《封锁》
(1) 张爱玲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七) 《打错了》
(1) 刘以鬯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八) 《伊豆的舞女》
(1) 川端康成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十九) 《面黄肌瘦的孩子》
(1) 杜拉斯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 ※《谭嗣同传》
(1) 梁启超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一) 《敬告青年》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二) 《共产党宣言》(节选)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三) ※《西绪福斯神话》
(1) 加缪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艺术形象分析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四) 《我有一个梦想》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五) ※《老子》五章
(1) 《老子》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六) ※《饮酒》(选二)
(1) 陶渊明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七) ※《游黄山后记》
(1) 徐弘祖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八) 《陶然亭的雪》
(1) 俞平伯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三十九) 《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 《鸟叫》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一)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1) 叶芝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二) 《别任草地》
(1) 屠格涅夫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三) 《大自然在反抗》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四) ※《西铭》
(1) 张载简介
(2) 《西铭》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五) ※《六祖坛经》(节选)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六) 《诗八首》
(1) 穆旦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七) 《回答》
(1) 北岛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八) 《命若琴弦》
(1) 史铁生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十九) 《我的信仰》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 《敬畏生命》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一) ※《汉书•贾让治河三策》
(1) 班固简介
(2) 《汉书》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二) ※《马钧传》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四) 《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五)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六) 《我们的宇宙图像》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七) ※《世说新语》六则
(1) 刘义庆简介
(2) 《世说新语》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八) ※《丹青引》
(1) 杜甫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五十九) 《“慢慢走,欣赏啊!”》
(1) 朱光潜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 ※《中国书法》
(1) 林语堂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一) ※《说园》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二) ※《佛像和我们》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三) 《初进罗浮宫》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四) ※《洛神赋》
(1) 曹植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五) ※《春江花月夜》
(1) 张若虚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六) ※《李白诗二首》
(1) 李白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七) ※《秋兴八首》(选二)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八) ※《无题》二首
(1) 李商隐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六十九)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
(1) 冯延巳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 李煜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一) ※《八声甘州》柳永
(1) 柳永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二) ※《祭石曼卿文》
(1) 欧阳修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1)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三) ※《赤壁赋》
(2) 苏轼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四)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 李清照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五) ※《临安春雨初霁》
(1) 陆游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六)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 辛弃疾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七) 《竹林的故事》
(1) 废名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八) 《听泉》
(1) 东山魁夷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七十九) ※《论语》(十二章)
(1) 孔子简介
(2) 《论语》简介
(3)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4)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5)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八十) ※《与友人论学书》
(1) 顾炎武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八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八十二)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3) 课文的艺术特点
(八十三) 《文学与人生》
(1) 略萨简介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
(4) 课文的艺术特点

四、 考核要求(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 ※《礼运·大同》
1、识记:《礼记》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含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下同。)、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含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下同。)、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 ※《封建论》
1、识记:柳宗元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史论”基础知识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识记:王安石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 ※《原君》
1、识记:黄宗羲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 《滑铁卢的一分钟》
1、识记:茨威格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 ※《诗经•七月》
1、识记:《诗经》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 ※《楚辞•招魂》
1、识记:屈原简介、《楚辞》的基础知识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八) 《忆菊》
1、识记:闻一多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九) 《喝茶》
1、识记:周作人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 《乡土本色》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一) ※《萧萧》
1、识记:沈从文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二) 《故乡的野菜》
1、识记:汪曾祺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三) ※《历史上的北京城》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四) 《飞向泥土的箭》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五) 《西藏是个形容词》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识记:司马光简介、《资治通鉴》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七)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八)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十九) 《美文的沙漠》
1、识记:张承志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 《战争,还是和平》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一)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1、识记:《左传》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二)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识记:司马迁简介、《史记》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三) ※《惊梦》
1、识记:汤显祖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四) ※《伤逝》
1、识记:鲁迅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五) 《迟桂花》(节选)
1、识记:郁达夫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六) 《封锁》
1、识记:张爱玲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七) 《打错了》
1、识记:刘以鬯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八) 《伊豆的舞女》
1、识记:川端康成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二十九) 《面黄肌瘦的孩子》
1、识记:杜拉斯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 ※《谭嗣同传》
1、识记:梁启超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一) 《敬告青年》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二) 《共产党宣言》(节选)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三) ※《西绪福斯神话》
1、识记:加缪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四) 《我有一个梦想》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五) ※《老子》五章
1、识记:《老子》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六) ※《饮酒》(选二)
1、识记:陶渊明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七) ※《游黄山后记》
1、识记:徐弘祖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八) 《陶然亭的雪》
1、识记:俞平伯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三十九) 《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 《鸟叫》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一)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1、识记:叶芝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二) 《别任草地》
1、识记:屠格涅夫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三) 《大自然在反抗》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四) ※《西铭》
1、识记:张载简介、《西铭》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五) ※《六祖坛经》(节选)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六) 《诗八首》
1、识记:穆旦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七) 《回答》
1、识记:北岛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八) 《命若琴弦》
1、识记:史铁生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十九) 《我的信仰》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 《敬畏生命》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一) ※《汉书•贾让治河三策》
1、识记:班固简介、《汉书》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二) ※《马钧传》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四) 《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五)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六) 《我们的宇宙图像》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七) ※《世说新语》六则
1、识记:刘义庆简介、《世说新语》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八) ※《丹青引》
1、识记:杜甫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五十九) 《“慢慢走,欣赏啊!”》
1、识记:朱光潜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 ※《中国书法》
1、识记:林语堂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一) ※《说园》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二) ※《佛像和我们》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三) 《初进罗浮宫》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四) ※《洛神赋》
1、识记:曹植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五) ※《春江花月夜》
1、识记:张若虚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六) ※《李白诗二首》
1、识记:李白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七) ※《秋兴八首》(选二)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八) ※《无题》二首
1、识记:李商隐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六十九)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
1、识记:冯延巳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识记:李煜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一) ※《八声甘州》柳永
1、识记:柳永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二) ※《祭石曼卿文》
1、识记:欧阳修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三) ※《赤壁赋》
1、识记:苏轼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四)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识记:李清照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五) ※《临安春雨初霁》
1、识记:陆游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六)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识记:辛弃疾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七) 《竹林的故事》
1、识记:废名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八) 《听泉》
1、识记:东山魁夷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七十九) ※《论语》(十二章)
1、识记:孔子简介、《论语》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八十) ※《与友人论学书》
1、识记:顾炎武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八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八十二)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1、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3、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八十三) 《文学与人生》
1、识记:略萨简介
2、领会: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简单应用:基础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
4、综合应用:综合语言知识、课文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

第三部分 作文部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作文主要是考核自学应考者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测试。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二、课程内容
教材中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其主要特征。
作文考核的重点是记叙、议论和说明的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议论文
(二)记叙文
(三)说明文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文体基础知识
2、领会:
(1)记叙文文体知识。重点识记并理解: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描写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方式:白描、细描、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观描写、客观描写。
抒情方式:结合叙述的抒情、结合描写的抒情、结合议论的抒情。
(2)议论文文体知识。重点识记并理解: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的方式: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喻证法。
反驳的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议论文结构的二个基本类型:并列式、层递式。
(3)说明文文体知识。重点识记并理解: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数字法、分类法、举例法、图表法等。
3、简单应用:各类文体分析
4、综合应用:各类文体写作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汉语言文学基础》的考核目标是:要求自学者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等等综合的语文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为今后的各项社会工作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考核的四个能力层次的具体要求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瞭解、掌握课文的作者简介、文学常识、相应的文体知识,背诵课文中的名句等。
领会:要求应考者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课文的大意、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理解语句中的重点词语,依据上下文语境解释具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对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基础的语言现象进行正确无误的简单分析与熟练应用;并能够对课文的艺术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能够对课文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辨别、解释或举例说明。
综合应用:要求在领会与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够对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复杂的语言现象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简单的运用;能够对课文的艺术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述;能够写作较为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
二、 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
《新编大学语文》(第四版),丁帆、朱晓进、徐兴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3月版。
三、 自学方法指导
(一) 认真阅读本大纲,明确考试内容范围和考核目标要求,了解命题比例和试题题型。
(二) 认真攻读教材。每篇课文注释中的作者或作品介绍,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的主要考核内容;“评析”部分涉及的文体基础知识是文体知识的主要考核内容;课文后的注释,是语言知识的主要考核内容;课文后的“评析”和“研习与思考”,是考核阅读分析作品能力的主要依据。
(三) 重点学好精读课文(本大纲中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参照课后的注释和“评析”逐字逐句地弄清词义、句意、段意,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最终能用最简明的语言把要点归纳表述出来。对课文中的重要段落进行具体剖析,有助于提高阅读分析的应用能力。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之转化为实际能力。
(四) 要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大量阅读泛读课文,积累应有的语言文学知识。
(五)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须多观察、勤思考;为了提高写作能力,须多阅读、勤练笔。
四、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钻研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特点,明确自学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应试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常规性的重点和难点,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和运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课程内容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但考试内容是综合的,因为各类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在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掌握精读课文的考核知识点。总之,要把精读同泛读结合起来,切实重视自学者实际语言文学能力的提高。
五、 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覆盖面与重点章节
试卷应当有较广的覆盖面,除作文试题40分外,其余60分中,精读课文的试题约占40分,泛读课文的试题约占10分,其他内容试题(包括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约占10分。
2、试卷能力层次比例
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比例
试题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档次,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4、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词语解释题、简答题、简析题、古文今译题、作文题等。
5、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
1、苏轼《前赤壁赋》作于(  )
     A、黄州     B、杭州
     C、密州     D、徐州
2、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韩柳欧苏”四大家之说,其中:“苏”是指(  )
     A、苏秦     B、苏武
     C、苏轼     D、苏洵
3、“王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是( )。
A、公鸡 B、蝉 C、蝗虫 D、纺织娘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女心伤悲, 。
2、王安石号 ,因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
3、《诗经·七月》全诗以 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2、雕题黑齿。
题:
3、暂伴月将影。
将:

四、简答题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以为,“分封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体会《滑铁卢的一分钟》作品开头和结尾对“命运”问题的思考。
3、闻一多《忆菊》中的“忆菊”包含几层意思?

五、简析题
1、“稻香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请回答:
具体分析“稻香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语句结构。
诗人变化词序的原因是什么?
2、“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请回答:
这是哪一部文学作品中什么人物的语言?
该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3、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文章反映了彼时代名士们怎样的精神风尚?

六、古文今译题
1、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不可以讬些。
2、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3、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七、作文题
1、有人说: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有人却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自定。
2、请以“       的魅力”为题作文。
提示:“魅力”不是一般的吸引力,应有“超凡”、“非凡”的意思,所以,填入空格的事物必须具有 “魅力”。
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上海小学教育(专升本)(040107)08566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考纲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