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130502)04026设计美学考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B05437)
设计美学(04026)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市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07年6月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 本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的目的
《设计美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专业理论课程
之一。它是以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应用为基
础,以设计美学理论为导向,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艺
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及视点与方法。
设置课程的目的,是使未来从事艺术设计及其相关工作
的学生,对设计的形态、功能及文化与审美等进行深人学习与
分析,真正理解和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理论及规律,强化和提
高审美及鉴赏能力,并将理论和实践能力完美的结合起来,充
分运用于艺术设计的各类表现方式和形式中。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可以使
学生了解设计没美学的形式与规律,提升和强化设计审美与
鉴赏能力,井将获得的美学知识具体运用在艺术设计的实践
中,将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设计思维及设计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基本理解形态构成原理
2、基本掌握功能转化的特性
3、基本了解文化整合理念
4、重点理解设计美学的审美范畴。
5、重点掌握视觉符号的形式与类别。
6、重点了解设计风格的特点与内涵。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的主要课程之—,它与《艺术设计
导沦》,《设计艺术符号学》等课程联系密切,是艺术设计专业
基础理沦知识在平面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Ⅱ、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理解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
关联的外在特征以及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了解物
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与产品形式在没计创造中大变
化范围等有关形的成因及构筑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
第—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一)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二)人工形态的构成
第二节 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一)感知觉与感受性
(二)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
(三)完形理论
第三节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一)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二)艺术的形成过程
(三)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第四节 产品形成的构成与意境
(一)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二)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三)意镜的营造
三、考核知识点
(一)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二)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三)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四)产品形成的构成与意境

四、考核要求
(一)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1、领会:(1)人工形态的构成 (2) 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二)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1、领会;(1)感知觉与感受性 (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
(3)完形理论
(三)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1、识记:(1)艺术的形成过程
2、领会:(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2)技术与艺的异同
(四)产品形成的构成与意境
1、领会;(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2)功能形态与
几何造型 (3)意镜的营造
2、综合应用:了解和掌握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的特征及
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中某一物态进行分析与评述。

五、助学建议
本章为本课程的基础部分,介绍了的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内容,介绍了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技术形态与艺术形
态、产品形成的构成与意境等。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产
品形成的构成与意境内涵的理解,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产品功能及特性满足和发挥对
人的需要与作用,需满足人的审美痛要,从宜人性的精神功能
出发,在产品选择中做出的否定以及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
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对象化过程
等基本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一)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二)审美需要的渗透性
(三)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
第二节 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一)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
(二)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
(三)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第三节 功能转化原理
(一)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
(二)认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
(三)实用、认知因素向审美因素的转化

第四节 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一) 人的需要是激发创造的源泉
(二) 意象生成与深层心理
(三) 审美创造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二)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三)功能转化原理
(四)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四、考核要求
(一)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1、领会:(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2)审美需要的渗透性(3)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
(二)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1、识记:(1)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2、领会:(1)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 (2)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
(三)功能转化原理
l、领会:(1)实用、认知因素向审美因素的转化 (2)功能
价值与审美价值 (3)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
2、综合应用:了解和掌握产品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实用功能如何向审美功能转化的基本规律与方式方法.联系实践产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五、助学建议
本章节主要探讨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产品的功能及其
划分、功能转化原理、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等问题。在学习过
程中,注意掌握其基本概念,并深人理解。

第三章 文化整合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和分析各种文化形态的构成和
特性、文化整和和文化进化的原理。 了解工业设计作为一种
文化整和过程,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交融和
渗透的发展趋势以及格如何把文化的导向与市场的创造有机
地结合起来等现代理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形态构成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二)文化的形态及其特征
(三)文化进化与文化整合
第二节 汲计文化的构成
(一)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二)设计的文化整合原理
第三节 生态文化与大没计观
(一)时代潮
(二)生态设计
(三)生活方式及时尚的美学阐释
第四节 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一)市场效应的二重性
(二)适应巾场与创造市场
(三)商品审美价值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文化的形态构成
(二)设计文化的构成
(三)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四)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四、考核要求
(一)文化的形态构成
1、识记:(1)文化概念的界定 (2)文化的形态及其特征
2、领会;(1)文化进化与文化整合
3、综合应用:(1)了解文化的概念及构成,弄清文化发展过程的作用与机制什么,根据理解进行评述。
(二)设计文化的构成
1、领会:(1)设计的文化整合 (2)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三)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1、领会:(1)时代潮 (2)生态设计 (3)生活方式及时尚的美学阐释
(四)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1、领会:(1)市场效应的二重性 (2)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3)商品审美价值原理

五、助学建议
本章节主要探讨了文化、生态系统、设计、时尚及市场机
制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及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审美的形式及其原理,掌握形式
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及生态美的基本特点,并能对几进行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形式美
(一) 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
(二) 人的形式感的形成
(三) 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第二节 技术美
(一) 一个范例的剖析
(二) 美的本源: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
(三)技术美的深远意义
第三节 功能美
(一)在美与善之间
(二)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三)功能美的意义和内涵
第四节 艺术美
(一)纯粹艺术的类型
(二)艺术形象与同质媒介
(三)艺术抽象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节 生态美
(一)生态美的构成
(二)生态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一)形式美
(二)技术美
(三)功能美
(四)艺术美
(五)生态美

四、考核要求
(—)形式美
1、识记:(1)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2)形式与
形式美的概念 (3)人的形式感的形成
(二)技术美
1、识记:(1)技术美的深远意义 (2)美的本源:技术作为
人的劳动形态
2、领会:评述一个范例的剖析
(三)功能美
1、识记:(1)在美与善之间 (2)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2、简单应用:(1)功能美的意义和内涵
(四)艺术美
1、识记:(1)艺术形象与同质媒介 (2)纯粹艺术的类型
3、领会:(1)艺术抽象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五)生态美
1、识记:1生态美的构成
2、简单应用:(1)生态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

五、助学建议
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及生态美的性质、内涵和基本规律进行掌握和了解,结合实践为平面设计服务。
第五章 符号表现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和熟悉视觉符号、语构学、语义学、语用学、传播、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符号与传播
(一)语言与文化传播
(二)两种符号学理论
(三)表现符号与推论符号的区别
第二节 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一)建筑语言的研究
(二)产品语言的构成和应用
第三节 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一)语构学要素及其规范
(二)语义学要素及其规范
(三)语用学要素及其规范
第四节 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一)商标的形象设计
(二)广告策略与广告形象

三、考核知识点
(一)符号与传播
(二)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三)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四)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四、考核要求
(一)符号与传播
1、识记:(1)两种符号学理论 (2)表现符号与推论符号的区别
2、简单应用:(1)语言与文化传播
(二)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1、识记:(1)建筑语言的研究 (2)产品语言的构成和应用
(三)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1、识记:(1)语构学要素及其规范
2、领会:(1)语义学要素及其规范 (2)语用学要素及其
规范
3、综合应用:了解和掌握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领域时产品造型符号学理论支持的内涵,联系实践对产品造型
进行分析与评述。
(四)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1、识记:(1)商标的形象设计 (2)广告策略与广告形象

五、助学建议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符号与传播建筑语言和产品语言、产
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及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方面的研究应
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将其规律性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第六章 风格变迁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设计的风格、装饰、线性造型、通用
设计及形式美中的虚与实的关系在设计中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节 风格范畴的内涵
(一)我国关于风格地理论
(二)西方的风格理论
(三)建筑风格论
第二节 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一)传统建筑的风格特征
(二)陶瓷器皿和家具风格
(三)传统器物风格的范畴说
第三节 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一)工业产品风格的变迁
(二)各国产品风格特色
第四节 装饰的审美趋向
(一)装饰的由来
(二)装饰的审美心理
(三)现代装饰的趋向

三、考核知识点
(一)风格范畴的内涵
(二)小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三)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四)装饰的审美趋向

四、考核要求
(一)风格范畴的内涵
1、识记:(1)我国关于风格地理论 (2)西方的风格理论
2、领会:(1)建筑风格论
(二)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1、识记:(1)传统器物风格的范畴说 (2)传统建筑的风
格特征 (3)陶瓷器皿和家具风格
(三)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1、识记:(1)工业产品风格的变迁 (2)各国产品风格特

(四)装饰的审美趋向
1、识记:(1)装饰的由来 (2)装饰的审美心理
2、简单应用:(1)现代装饰的趋向
3、综合应用:了解和掌握装饰的由来与装饰的心里功能,
联系生活中某一装饰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五、助学建议
本章节主要探讨风格范畴的内涵、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及装饰的审美趋向等问题。在学习过
程中,注意了解其中的内涵,并深人理解。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依本大纲为根据进行考核,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各章考核点的范围和考核要求。
(—)识记;要求考生了解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即有关专业
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述。
(二)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内容,并能加以区别与联系,同时又能正确表述。
(三)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亡,能应用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中的知识,简单地分析和解决简单理论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
(四)综合应用:要求能透过事实现象对问题进行深人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
本课程自学教材:《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6牛7月第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及应用性
强等特点,学习时应注意如下各点:
(一) 最重要的是,在大纲指导下,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
认真阅读是理解和记忆的基础,正确理解和牢固记忆才可能
做简单应用或综合应用。
(二) 阅读和理解及记忆,要注意知识和概念或原理、原则、方法的正确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应用性、操作性。
1、正确性:就是概念、含义的科学性,正确掌握知识,才能正确判断,解释、简述、比较、分析和应用。
2、系统性:就是要注意这门学科整个框架体系,每一章的学习注意梳理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真正理解、记忆和分析、应用。
3、灵活性:书本上的知识首先要理解、记忆,进而融会贯
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联系实际或实践灵活应用。
4、应用性:学习的目的的在于应用,要注意将设计美学的知识、原理、原则、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系统中去,将知识转
化为能力,而且在应用中又学到新的知识。
(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记忆、论述、比较分析、综
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1、思考:这是综合、记忆、论述、比较、分析、应用的前提,
不会思考,思路混乱,难以正确论述、分析比较和综合应用。
2、记忆:许多知识、原理、原则、方法等必须记忆,不去记
忆无法归纳、综合、比较、分析,更无法论述和应用;所谓重能力培养,不能理解为无知识可能培养出能力。
3、论述:基础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更善于联系实际论述.做到有观点、有资料、有分析。
4、比较分析:要注意各种知识、概念、原理、原则、方法的
比较.有比较才能有分析,有分析才能有升华。
5、应用:要注意将点、面知识组合应用,宏观和微观要结
合,须在简中应用和综合应用两方面加以训练。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
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
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
人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避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学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自学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对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覆盖面与重点章节
本课程考试命题以大纲为依据。试卷试题的选定与组配要覆盖本大纲涉及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并突出第四、第五、第六重点章节。
2、试卷能力层次比例
试卷对知识与能力要求结构必须合理。一般识记占3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比例
试题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一般比例为2 :3:3:2。各个知识与能力层次中都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中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
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本课程应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附录: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
1、线产生于点的运动,可以表现出内在运动的( )。
A、力度感 B、速度感 c、紧张感 D、方向感

二、填空题
1、审美是人们诉诸__________的活动,不论在艺术领域、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凡是作为审美的对象,都具有可感知的_________性。

三、名词解释题
1、节奏与韵律)

四、简答题
1、审美形式的基本概念

五、论述题
1、试述现代装饰的基本特征,并举例。
1

中国自考网:本站所有历年真题和视频资料,持续更新到最新的,如发现不是最新,联系客服即可。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上海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130502)04026设计美学考纲

中国自考网-百万考生与你同行

会员介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