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76分,文科全省前五,你会怎么选择学校和专业?
今年高考,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了这个好成绩。
受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计划未来要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的钟芳蓉,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这个决定不禁让广大吃瓜群众为女孩心生“担忧”:
“怎么会选这种冷门专业,姑娘要现实一点啊。”
“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别读文科了吧。”
“考这么高的分不去读经管,真的可惜了。”
言下之意,中学选择文科,路就已经够窄了,好不容易在高考中把握到机会,却没能及时扭转方向,进入更可能大富大贵的商科,反而走向了文科更深处。
这样的文科生,是不是在自讨苦吃?
总有人说,“文科生,前途堪忧”
“文科生太惨了”,这大概是每个学文之人都逃不掉的魔咒。
从高中文理分科时选择文科那刻起,就有人开始“提醒”你:
恭喜你,选择了一条拥挤而狭窄的路。
面对高考,他们向来被称作超高压选手,他们的伤疤年年都有人一遍又一遍地揭开。
文科的“僧多粥少”现象,越来越严重。/图虫创意
虽然从各省往年文理科报考人数来看,读文科的人数普遍比读理科的少。以2013年安徽、河北两省为例,前者文科生人数为21.4万,理科生人数为29.7万;
后者34.3万考生中,选12.3万人选了文科,22万人选了理科。
但对比一下两省当年的本科录取率:安徽本科批次共录取文科考生5.1万人,理科考生13.6万人,录取率分为别24%和46%;
河北本科招生计划为文科4.4万人(35%),理科11.2万人(51%)。
不仅如此,文科考生冲进好学校的难度,也远高于理科生。如果你是2015-2017年的湖北高考生,想要冲进一本大学,走文还是走理,机会差得可不是一点两点。
当然,这对全体文科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2015年-2017年湖北省参加高考文理科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高三网截图
诸多事实和数据都在敲打着文科生们,为了挤上好大学,他们必须要比理科同学考取更高的分数,有时候,这一差距会被拉高到五六十分甚至上百分。
同样考了六百多分,当理科生心潮澎湃地许下了清北复交的心愿时,一旁的文科生估计很难笑出来。
2019年高考,多省文理科分数线相差悬殊。
好不容易过关斩将迎来大学毕业、面向广阔的求职市场,又有担忧的声音冒出来:
文科生岗位普遍少、待遇大多不高,找工作比理工科学生难多了。
面对长三角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2014届的文科生有些迷惘。招聘会共推出的20375个岗位中,理工科背景的毕业生需求数约占六成,文科背景的毕业生需求数仅约占两成。
在麦可思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今年本科就业的绿牌专业,即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增长型专业,基本是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等清一色的理工科行业。
与之相反的红牌专业,则多被文科专业占领,其中法学更是连续三届都没有离开红牌。
随着搬砖工龄的增长,文科生还会被继续提醒:你和理工科学生混得差距将越来越大。
数据还显示,本科专业类中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持续增长并居榜首,工作五年月薪达到13790元,工程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工作三年和五年的月收入也涨势喜人。
随着近年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相关人才需求旺盛,薪资之优越当然势不可挡,这一点,文科行业的红利显然难以匹敌。
在前路难、没前途这件事上,文科生向来是受尽非议与同情的靶心人物。
说得好像只要不碰文科,
人人都前程似锦一样
除了被说惨,文科生还长久地背负着一种成见——
一位通信专业博士、微博大V@奥卡姆剃刀曾这么描述过它:绝大多数选文科的同学,并不是因为更爱好文学历史,而是因为数理化学不明白。所以,在文理分班时,就进行了一次智商筛选。
换言之,学生们大都是出于学不好理科无奈,才上了文科的道儿。
这显然是站在单一角度上,带着所谓理科生的优越感,而释放出的偏见。
光说有人学不好理科才去了文科,为什么要否定很多人是出于兴趣而学文,也不说有人是学不好文科而选了理科?
文科的学习从不意味着浅显单一、死记硬背,想学好文史类知识,记忆能力很重要,但逻辑思考能力、信息的搜集整合输出能力,以及知识面的多元化等都必须在线。
也有人说,文科应试比理科简单得多,多写就能拿高分。
实际上,文理学科各有特点,考试难度也有所不同,文科则难在分数区分度低——想脱颖而出拿特高分,或因为失误拿了超低分都不容易。加上报录比本来就低,文科的竞争反而更加残酷。
“文科考试,不就是背多分?”/图虫创意
当然,退一步来看,将文理两科简单粗暴地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阵营,本身就是错误的。
尽管在升学的抉择中存在文理分化,但在一个人应有的教育里,不管是数理思维还是文科素养,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各路薪酬榜、就业排行,也在不断给人们渲染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不选文科,就能大富大贵了。
实际上,一骑绝尘的程序员们尚能在市场需求的红利下,享受着优越的待遇与前景,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理工科学子来说,好的出路仍然不易觅得——这对文理科同样适用。
毕竟,争取一份理想的职业的机会,最终靠的不是你学了哪门专业、读的文科理科,而是你在这个专业上做得有多好。
求职路上,专业只是门槛,能力才是关键。/图虫创意
对于那位报读了北大考古专业的女孩,你如果非要劝退人家,那可真是瞎操心了。
论求学选择,顶配的师资、设施、科研水平——拜托,这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top高校中的top专业。非要质疑,请先考上了再说吧。
论未来出路,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林蕾Lei提到,其所了解的北大考古出身的人,有在国内外高校做考古或艺术史教授的,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做研究员的,有在上海、伦敦、香港各大拍卖行做古董鉴定和估价的,有在纽约经营画廊、做艺术品管理的。
上述诸位,还都是没转行、直接利用了自己的考古背景的,还有转行的、自己创业的,这里面哪个不是生活无虞、中产以上?
有人说,考古学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图虫创意
再说了,一个人出路也大可以与专业无关,可以通往任何方向,归根到底,它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有几何。
被嫌弃的文科
其实,与其说文科生被吐槽得体无完肤,不如说文科教育自身处境尴尬。
文科存在感的消亡,很大程度上绕不开上世纪50年代高校界的一次大动作,院系调整。
当时高教的调整方向是将“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学校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
到1952年底, 全国有3/4的院校完成调整,综合性院校大幅减少,文、理、工分割的专门性大学取而代之。
南京大学的社会学系曾在50年代院系调整中被逐步取消。/图虫创意
学科方面,工科大大加强,学生人数达到全国数量的35.4%,成为各科学生之首,改变了先前以文法科为主的院校及学科结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经济政治建设的发展。
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这一模式的愈加固化,消极效应开始在文科上显现,它一路遭遇降维打击,社会学被取消,法学、商科也大大受损。
到了国内高教的另一转折点,90年代的扩招,综合性高校建设成为被推崇之路——规模越大,学科越多,能争取的教育经费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文科学科突然被“重视”起来,为了迅速变高变壮,诸多高校甚至是理工类院校匆匆大办低成本就能扩张起来的文科院系。
盲目扩张,文科受损伤。/unsplash
学科数量的确实现了飞升,很可惜,这更像是一场低质量的大跃进。
从衰落到膨胀,伴随着功利主义的逐渐渗入,数十年过后,文科的低迷并不是一个意外的结果。
文科和文科生的明天会好吗
如此看来,文科的路该走向哪里?
当下的文科发展依然面临新的压力。自去年起,高校开始取消文科自主招生,而后的强基计划面向的专业多为理工科;一些院校文科专业,如清华大学今年开始停招新闻专业、会计专业本科生。
一时间,唱衰文科的声音又响起,但与其只看到了文科被削减,不如仔细再想想,高校文科教育自身的确需要进化。
文科教育发展本身也存在瓶颈。/unsplash
就学习模式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仍是大学课堂的主流;从实用性、面向就业来看,过往的文科教育大多重理论轻实践,深度不足,也不够接地气。
要明白,文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静水深流;它也可以面向市场,成为一门实用技术。
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新文科建设”,有学者认为,新文科的发展要回应新需求,促进融合化,如尝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新科技的交融。
拥抱技术是一条路,注重学术深度、培养高层次理论人才,也是不能忽视的方向。
文科的发展,需要拥抱多元。/unsplash
同时,文科不应只是文科生的文科,更需融入全体学生的高质量通识教育中。
去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科技人文发展专家咨询会”中表示要大力发展新文科,校长包信和院士提出,“培养的引领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科学技术基础,还需拥有人文智慧和科技伦理”。
清华大学今年4月也举行了文科机构建设座谈会,统筹思考大文科发展的整体布局。校长邱勇表示,正是因为清华文科的发展,清华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理科院校发展文科,不能再走回昔日盲目扩张的老路。
理工科院校也不能忽视人文教育的建设。/图虫创意
文科教育可以改革焕新,人文素养可以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起来,但这离人们会认为“文科生也有好出路”,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首先,什么是好的出路?
女孩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引发的争论,就透露出了大众心中答案的一致:
考入名校,必须选择一个最热门的专业,它能为你带来百千万高收入,让你跻身一线城市有房有车、衣食无忧的中产队伍。
我们当下生活完全被市场化、市场力量笼罩一切的社会,塑造了这种单一的未来观,它尤其挫伤了人文学科,也将本该充满理想的大学“改造”成大工厂,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社会螺丝钉。
但从现实生活上来看,对大多数人来说,长大成人后要自己讨生活、成家、养育后代,着眼于钱途的出路观其实也很合理。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觉得我自己不需要很多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女孩的选择更像是一个诗意的童话。
也是因为如此,一个对她来说平静随心的决定,却在焦虑的互联网世界搅起了一阵波澜。
那个新闻下面,还有位网友写下了一则留言。
他觉得,“读书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拥有对人生的自主选择权,去最好的学校,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何其有幸”。
如果能抱着这样的信念,不管一个人拥有的是什么样的未来,一定都不会太差。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够了,求求别再拿文科生卖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