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20世纪80年代,著名杂文家、报纸专栏评论家林放主笔的享有盛誉的评论专栏是
A.《未晚谈》
B.《小言论》
C.《今日谈》
D.《自由谈》
2.梳理短评(时评)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后发现,辛亥革命时期在报纸上唱主角的是
A.政论
B.时评
C.杂文
D.述评
3.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我们将其称之为
A.文前按语
B.文中按语
C.注释按语
D.编后
4.下面属于署名电视新闻评论的是
A.本台评论
B.本台评论员
C.编后话
D.电视新闻述评
5.鲁迅在1933年至1934年为《申报》副刊撰稿,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当时一大批文人投身杂文创作,形成了上海文坛“杂文成风”的局面,这个副刊是
A.《觉悟》
B.《生活》
C.《学灯》
D.《自由谈》
6.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和评论对象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这个栏目是
A.《广播评论》
B.《新闻纵横》
C.《特别声音》
D.《央广夜新闻》
7.由于节目常选取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听众参与讨论,美国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开始兴盛。兴盛的年代大约是
A.20世纪20-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80-9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8.曾有人撰文认为,《史记》中司马迁在“本纪’“列传”“世家”之后所写的“太史公曰”就是中国最早的
A.专栏评论
B.编者按语
C.新闻述评
D.短评
9.优秀新闻评论作品得以产生的“助产婆’是
A.针对性
B.时新性
C.思辨性
D.趣味性
10.篇幅短小是专栏小言论评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字数一般在
A.三五百字左右
B.六七百字左右
C.八九百字左右
D.千字左右
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类报纸专栏和专栏作家大量涌现,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资深记者、编辑纷纷为报纸专栏撰写评论,这得益于
A.特稿辛迪加的兴起
B.广告公司的兴办
C.报纸副刊的扩版
D.经济的快速发展
12.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杂志发起了冲决封建主义礼教以及没落思潮等精神罗网的斗争,并由其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悄然展开,这份杂志是
A.《新青年》
B.《大中华》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13.在报纸的各种评论文体中,被认为是一种高规格的权威性评论是
A.新闻述评
B.编者按语
C.社论
D.评论员文章
14.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以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评论内容为主导,“隐性评论”变成“显性评论”,这档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是
A.《央视论坛》
B.《新闻周刊》
C.《新闻1+1》
D.《新闻调查》
15.《人民日报》1984年8月13日发表《不流汗的告流汗的》,这则标题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对比
C.借代
D.双关
16. 1994年4月1日,一个被誉为电视新闻评论的标志性栏目出现了,它就是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
A.《实话实说》
B.《新闻调查》
C.《焦点访谈》
D.《新闻纵横》
17.很多广播电台的新闻栏目中设有“微评论”,就事论事,简明扼要地亮出观点,只有100多字,播出时间大约
A.半分钟左右
B.1分钟左右
C.2分钟左右
D.3分钟左右
18.与其他新闻评论文体(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短评等)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说是杂文和随笔等短小言论基本的特性是
A.政治因素与新闻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B.政论因素和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C.新闻因素与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D.政论因素与经济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19.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
A.18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
20.电视台记者或者主持人在进行现场直播评论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和突出的要点是
A.我在现场
B.“画外音”评论
C.安排镜头
D.剪辑画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根据不同介质新闻媒体评论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纸质媒介评论、电子媒介评论、网络和新媒体评论。网络和新媒体评论可细分为
A.网络评论
B.博客评论
C.微博评论
D.微信评论
E.电商评论
22.新闻评论选题的具体途径有
A.从当下新闻报道中发现有评论价值的选题
B.从社会热点问题和民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中选题
C.从上级部门的新指示、新精神中寻找评论选题
D.从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和问题中发现评论选题
E.对新近发表的评论做深度开发,形成新的评论选题
23.下列属于理论性论据的有
A.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B.科学原理定律、公理和权威性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C.谚语、俗语、格言、警句、成语和典故等
D.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E.一些领导人或权威人士所发表的已为人们熟知的名言和科学论断
24.国内的报纸评论员文章大体分为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编者按语
C.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D.观察家评论
E.新媒体评论
25.戊戌变法时期涌现出-批著名的报刊,其政论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报纸和报刊评论潜在的巨大功能和作用,这些报刊有
A.《申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湘报》
E.《时务报》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家常式的电视评论节目
27.《小言论》专栏
28.门户网站评论
29.类比推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答音响评论制作的步骤。
31.简答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2.中国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在所创办的中文外报上刊登的报纸评论对我国的新闻评论有何积极意义?
33.简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趋势。
五、分析与操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4分,第35小题20分,共34分。
34.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400 字左右)(14分)
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
翟慎良
“近半居民已有家庭医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0%….最近,不少省市有关家庭医生的好消息让人备感振奋。然而,有人也发出质疑之声:为何家庭医生签约率如此之高,自己却没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南京一家媒体23日的报道解开了这个谜团:一个医生往往要完成几千个居民的签约,目前所谓签约率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实质内容非常有限。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件惠民实事。去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就此联合制定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全国各地闻令而行,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不少成效,很多地方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听听公众的切身感受,看看媒体的深入调查,我们也要警醒一有些“ 突破”恐怕只是“数字突破”。如果数字失准、失真,一些关于民生实事的“数字突破”即使看起来再美,也难以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近年来,从就业率到人均年收入,从房价指数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地方政府公布的民生数字,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有着较大落差。因此,有人开玩笑自己“被就业”,也有人感慨自己“收入拉了大家后腿”。诚然,数据统计的天然缺陷,比.如统计方法、统计口径的问题,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抽象数字难以反映具体诉求的问题,使“数字突破”难免有“误差”。但公众对民生实事上的“数字突破”缺少认同,绝不是“误差”造成的。对客观因素导致的“误差”,公众可以接受。公众反感和忧虑的,是人为制造的“数字突破”,以及对“数字突破”的自娱自乐。
失真失准、缺少认同的“数字突破”,是“造”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造,因为数字就是成绩,就是亮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注了水的数字更加光鲜,更加引人关注。因为数字就是指标,就是考核。一些部门习惯于“年初简单压指标、年末向下要数字”,在乎的是数字的“大与小”,而不是“真与假”。关乎民生实事的每个数字,都应是沉甸甸的。须知,数字是干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也不是规划出来的。数字会说话。它说出的,不仅是工作成绩,也是工作作风。看“数字突破”,我们既关注它的“量”,也关注它的“质”;既听提供者的“一家之言”,也听参与者的“众家之言”。以现实为基、因实干而成的“数字突破”,尊重规律、经得起检验的“数字突破”,才是更真实可信、真切可感的成绩,才是更有含金量、更造福群众的成绩。尤其是民生领城的一些新探索、新改革,要循序渐进做“加法”,切不可患上“数字焦躁症”,追求所谓“乘数效应”“几何级增长”。
做好民生实事,,切莫追求掺水的所谓“数字突破”。对此,省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部署脱贫攻坚任务时,省委书记***就强调,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数字脱贫。不能搞“垒大户”“堆盆景”,更不能在数字上“注水”,贫困户“假脱贫”“被脱贫”。一种是超越实际。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层层加码,不要搞到力所不及、力不从心。唯有坚持这样的“数字观”“政绩观”,“突破”才能不只停留在统计报表上,各项民生实事才能真正落在地上,办在群众的心上。
《新华日报》2017年2月24日
35.操作题:就下面材料写一篇短评(时评),题目 自拟。(600 字左右)(20分)
5分40秒的贺岁短片《啥是佩奇》,成为2019年第一个朋友圈“爆款”。短片讲的是留守老人李玉宝为了搞懂孙子想要的新年礼物,认真地研究起了“佩奇”。他翻遍字典,有“佩戴”“配种…..就是没有“佩奇”。他跑遍全村到处打听,但“佩琪”洗发水、叫“张佩奇”的男人、跟跳跳棋差不多的“佩琪”…好像也都不是孙子口中的“佩奇”。终于,有人告诉他佩奇是:“小猪、红的。”于是他又去了猪圈,并试图把黑猪刷成红的终于,老头子在新年那天,给孙子掏出了一个硬核佩奇一用 鼓风机焊的粉红色佩奇。短片导演张大鹏接受新京报APP独家专访,就作品刷屏后的感受、拍摄相关情况及网友疑问一一作出回应。
新京报:拍摄这支短片的初衷是什么?
张大鹏:其实也是大家在一起商量,怎么样才能更有意思,所以才想到要拍摄短片。因为我春节也会和我的朋友一-起拍很多回家过年的故事,而且我也经常去农村拍戏,有时候就会做一些假设: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剩下的老年人自己在家,有些老人玩手机玩得很溜,就像短片里的一样都会看直播;有的老人就很固执,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所以如果他想得到佩奇这个信息,这个过程可能还是比较有意思、比较难的。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 价值观挺简单的,就是老人对孩子隔辈的爱,虽然他很固执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对于现在信息的沟通不太掌握,但是他用自己的笨办法也把这个事情做出来了。同时在城里的家人对这样老人的关爱也是忽略的吧,形成了一个挺现实主义的东西,也没有要特殊强调的东西。把它放在农村,其实现在不用手机的老人也不太多了,但也会有的,虽然短片中的老人是属于极端情况,但故事嘛,也需要这种极端情况。短片里的老人不用智能手机,所以这么小的事对他来说很难。
新京报:短片和正片有什么区别吗,正片的定位受众是谁?
张大鹏:短片是我们团队重新拍摄的,短片里面唯一和正片有重合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家人一起看电影的画面,其实短片和正片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就是温暖、团聚。但风格是不一样的,短片可能更现实主义一点,因为是希望大人小孩都能看,正片呢,因为是儿童片,所以就更广谱(丰富),有些歌舞,表达也更加简单,但表达的观点和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短片不是从正片中剪辑的,是重新拍摄的,内容不同,但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
新京报:你认为短片“爆火”的原因是?
张大鹏:我觉得肯定是佩奇这个点,就存在热度,自带流量,可能我自已也拍得不错,也
有可能是风格的原因,还有就是我们想要做的就是传递快乐,平时拍广告的年头长了,累积了些经验。
新京报:也有声音说,“演的不是中国故事,在消费贫穷’?
张大鹏:实际上这是个正经的中国故事,主要的核心也是中国家庭。佩奇动画片的内容也是专门为中国定制的,比如中国青年、中国熊猫什么的,完全是一个中国片。我觉得我不认为农村有什么不好的,这都是相对的,农村生活会更简单纯净,大城市也没什么好的。所以真的没什么好跟不好,都是相对的。我们想体现的就是城市的人的信息沟通,农村的老大爷没有信息沟通,并不是说谁好谁不好,最大的问题就是,第一他很爱他的孙子,第二就是他很孤独,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并不是去“消费农村”。而且村子里面,农村放羊的大爷都在看直播,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一个老人没带过孩子你问他什么是佩奇,哪怕是城里人他可能也不会知道。
历年真题汇总下载:点我即可
好了,以上就是来自于今天中国自考网给大家带来的全国2020年8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下载文章内容,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们在线客服咨询哦
中国自考网: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中国自考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自考网 » 全国2020年8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