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250支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队伍参赛
亚太地区11支队伍晋级
我校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双双获奖
将于7月中旬访问瑞士日内瓦联合国宫
他们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高校队伍同台竞技。
曼德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竞赛由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法学院人权中心联合举办,是全球最著名的人权模拟法庭竞赛,被誉为“人权界的奥林匹克”。
去年我们学校的团队
首次参加该比赛即获得全球总决赛资格
实现我校国际人权大赛“零的突破”
今年再次参加
注册队伍数量大幅增加
当准备时间缩短时
又一次成功的促销
并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内地高校团队
为了做好本次比赛的准备,我校人权研究所、外国语学院组织去年的领队周莉实施了全校范围的集训与比赛计划,选拔出优秀队员。
此次训练及比赛邀请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前校长迈斯特教授等10多位国内外高校人权专家学者为200余名学员授课,总授课时长8周36小时,并进行了4次模拟训练考核,加上对预备学员的高强度强化训练,确保我校代表队在全球约25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入全球总决赛。
指导团队
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永和教授
赵树坤教授,人权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孟庆涛副教授 人权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朱颖副教授 人权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元清
周莉博士,人权研究所教师、科研管理处处长
潘军博士,人权研究院讲师
西郑队是如何成为晋级队伍的?
克服了哪些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多少呢?
让我们来听听参与的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说的吧~
训练及比赛项目执行人、总教练周力
我很荣幸能够陪伴同学们,见证他们的成长,从课堂学习,到模拟比赛、考核、淘汰,再到挺进全球总决赛,从初秋的寒冬到春末夏至。
参加比赛的同学们不仅要跨学科地了解人权,更要适应英语辩论的程序和风格,逐渐摆脱只接受课堂知识的束缚,主动去检验、讨论、推翻、重建、更新自己的观点,不再只追求同一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不再做唯老师言听计从的“好”学生,而是能感受到“达芬奇之蛋”,自觉拥抱知识,独立自由地思考。虽然同学们的年龄、脾气、天赋、思维、基础各不相同,但我很高兴他们互相学习,为了同一个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在正确的道路上慢慢行走,不如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祝贺他们顺利晋升,希望他们为学校争得更大的荣誉。
人权研究院2018级硕士生欧阳毅
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比赛,但因为毕业季很忙而错过了,心里有些遗憾。人权研究院训练比赛选拔的消息一出来,我果断报名,怀着“除了我还有谁”的斗志参加了比赛。经过两个月的比赛营训练,我进入了比赛文书的撰写阶段。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复杂的案情、浩瀚的人权材料、完全陌生的法律英文文风、绞尽脑汁也难以反驳的对方观点,都让人望而却步。幸好我和队友们最终坚持了下来。我们应该把障碍当成挑战,把困难当成机遇,把乏味当成对自己能力的考验。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最深刻的就是要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学习,克服获取知识对他人的依赖;同时要注意组织、方法,开拓思维,大胆思考。
今年是我校第二次参加该比赛,我和我的队友们一定会珍惜这次代表学校参赛的宝贵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满怀信心、昂扬斗志地踏上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学生对人权的关注。
国际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郑璐璐
我个人认为,人权研究院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人才选拔培训与竞赛项目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最用心的项目。从200多名学生的课程培训开始,第一轮筛选、第二轮陈述、第三轮实战竞赛贯穿了整个学期。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应用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
这次训练赛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最后的荣誉和奖金,而是我和小伙伴们第一次逐字逐句地学习人权案例,在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独立提出问题、进行检索、分析、论证,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法律检索、信息整合、英语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
西正队和我们在校赛上的队伍同名,我们真的很幸运能够获得比赛的胜利!也希望在日内瓦联合国宫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雨佳
整个备战比赛的过程非常漫长,经常感觉“身心疲惫”,幸好队友们都趁机在忙碌中抽空休息,让备战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轻松愉悦。
周老师承诺在进入初赛和决赛后会带我们去吃最地道的当地美食,所以抽出时间查阅日内瓦的美食指南也成为了备战期间的一种放松方式。
虚心请教,刻苦学习,全心全意准备比赛,等待结果,定下目标,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商学院2017级本科生蒋宁逸
还记得去年十月在北园食堂外收到训练传单的那一刻,那是我正式参与到这个比赛的那一刻,漫长的选拔之路开始了,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在培训阶段,面对从未听说过的法律术语和法律英语词汇,我找到有关国际人权法和法律英语的书籍,并借助联合国官网的资料,从零开始,先补好基础,再逐渐拓宽视野,沿着自己选择的路一步步前进。
凭借着坚持,我终于在集训中脱颖而出,从预备队入选正式队。也正是因为坚持,我才和其他学长们一起获得了地区预选赛的冠军。“坚持,就会到达目的地。走到一半,就会到达目的地。”即将在日内瓦联合国宫比赛的我们,要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不辜负学校和老师们的重托,把西政大学的辩论文化呈现给世界,把中国学生的水平展现给世界!
七月
日内瓦
让我们共同期待西安交大的亮相!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学生宿舍内发生命案,警方已介入调查
【事件描述】这则消息最先来自一位网友爆料,其弟弟在学校被不明原因杀害,悲痛万分,她也想知道弟弟的死因。
图片来自网络
有网友称,该事件发生在6月5日下午,校方称,该案件因宿舍学生纠纷引发。
死者家属称,死者为重庆人,目前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料遭遇意外身亡。结合学校相关人员的反应,此次事件可能是宿舍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引发。
图片来自网络
【学生纠纷引发杀人案】看了上述事件,不禁想到同样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马加爵杀人案”。相关原因都是人性使然,简单来说,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样,导致性格不一样。大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应该和谐相处。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在集体环境中平等相处: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观点:集体环境中如何才能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照顾集体利益、遵守规则,集体环境中和谐相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面是一些建议:
1.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想法、意见和感受,不要轻易批评、贬低别人,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同,认知也不同,你可以不接受,但请不要贬低别人。
图片来自网络
2、善于沟通:及时沟通,避免产生猜疑和误解。在沟通中,要严格遵守礼貌、谦虚的原则,不要轻易发怒或大声争吵,如果沟通得不到结果,请冷静下来再回来沟通,否则很容易升级为打架。
图片来自网络
3、遵守规矩,照顾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需要考虑到集体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尤其校园宿舍,是集体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宿舍里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如果对以上案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社会百态,聊聊人间七情六欲,聊聊世事万物中得到启发,解决人间疾苦,释放情绪与压力。人生漫漫长路,万千人中你我相聚于此。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