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女教师。 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大的舆论?
主要是因为她曾经是“割麦三人组”的成员。
而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人物,他就是“猥琐”的四川之声副校长柴永柏。
“谁敢举报我,就让他等着瞧吧!”
这出人意料的话语出自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柴永柏之口。
此言传遍全校,着实令人震惊。
01
柴永白是一名兽医出身的官员,从未学过任何音乐知识。
然而,他进入四川音乐学院并进步很快,最终成为国家二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他执掌四川音乐学院十余年。 十几年来,他多次违法乱纪,作风败坏。
2015年7月,多次被举报却毫发无伤、口出狂言的大学领导终于被判刑。
02
他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有什么罪?
四川音乐学院培养了李宇春、谭维维等众多歌唱家,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让川乐名声大噪。
但自从柴永柏到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可以说,柴永柏直接把川音变成了他的“后宫”。
因为他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他在学校拥有很大的权力。
很多女教师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机会,比如留校名额、职称评定等,不得不私下去找柴永柏。
柴永柏说话也很直接。 他说得最多的是:
“有钱有钱有办法,没钱有没钱有办法,用自己的身体换取更好的未来也是一种办法。”
因此,不少女教师迫于柴永白的势力,被迫妥协。
据说,当时川乐有88名女音乐老师,其中87人与她有染。
柴永白甚至在学校内建造了一栋两层别墅,隐藏在学校内的半山腰上。
经常有女老师进来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
有时,甚至有很多女老师同时去他的别墅,那里成了他的“后宫花园”。
在这众多的女教师中,最著名的有三位。 他们被称为川音“割麦三人组”。
因为柴永白想要利用自己的权力去赚钱,而这三个人就成了他最好的帮手。
他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利用柴永柏的影响力来接管学校的各种工程、项目,控制学校的人员。
他们还以“赞助费”的名义,让一些高考成绩很低的学生入学。
这三位女教师的身份不再是柴永白的恋人那么简单,她们已经成为了柴永白的伴侣。
对于此事,网友们纷纷评论:
校长去哪儿了? 看不到或听不到? 出事了,总是副局长和局长没有领导责任?
没有校长、党委**、纪委**吗? 如果是这样,他们在做什么? 她们也是女人吗?
03
更让人惊讶的是柴永白的仕途。
柴永白从小学习不好。 他考试经常不及格。 最后,他无奈进入了一所普通大学,选择了兽医专业。
由于他善于观察人的情绪,他获得了留在学校担任助教的机会,随后又在当地一家医院工作。
柴永柏经常用一些小恩惠来与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没想到,与音乐无关的他竟然被调到川乐担任副校长。
从此,柴永白放开了自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虽然柴永柏最终被抓获并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
但他对川音造成的损害是不可磨灭的,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04
最终判决四川音乐学院原党委**、副院长柴永柏滥用职权,收受贿赂914万元。
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00万元。
任何人都不能凭自己的地位或权力而享有特权!
虽然这样的事情确实令人遗憾,但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过错而否定整个学校或艺术教育。
我们必须引以为戒,谨言慎行,吸取别人的教训,审视自己。
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好事。
“反水”举报才是招生腐败得以曝光关键
今年夏天,有报道称四川音乐学院三名教授涉嫌招生腐败,被带走接受调查。 特别是,一位教授将受贿比作“割麦子”,甚至在招生季临近时从美国飞回来“收割”。 参加考试的瓜好奇了。
现在秋天到了,大学也开学了。 这两天,南方周末报道了这条一度震惊艺考圈的消息。 除了向四川省纪委确认声乐系教授杨万勤、费力、邓芳丽被调查外,他们还挖出了一些反腐风暴的耐人寻味的事实。 的情节。
令我印象最深的细节之一是“业内人士”指出“门道”,称举报培训机构“造反”是揭露招生腐败的关键。
在行贿犯罪链条中,培训机构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 经常行贿的家长没有审查人员收受贿赂的直接证据,行贿行为可以被包装成所谓的“培训费”,徘徊在灰色地带。 2019年涉及四川之声的举报未果,原因是中间人坚称收到的是培训费而非贿赂。 当然,中间商自然要盈利。 据说,今年邓芳丽调任声乐系副主任后,突然提出涨价,触动了中间商的利益。 早期按照旧标准收费的中间商“非常被动”。 家长认为自己“交的钱不够”,因此被拒绝并要求退款,于是反手加入举报。
“东庄事件”源于利益联盟内部崩溃,剧情过于俗套。
从以往多起艺考招生腐败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看似牢不可破的利益链条。 这种链条隐蔽、封闭,外人很难突破。 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孟新阳受贿案中,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钱给了谁,也不认识孟新阳。 要“清除”行贿候选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到的。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湖北美术学院原党委**刘刚。 他曾公开在学院召开会议,要求领导们列出各自的关系候选人名单,合作制定护理策略。 从安排考场到“迎接”相关考官,一切都需要照顾周到。 不一定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但也可能是一种“默契”。 南方周末的报道含蓄地提到,川乐有很多声乐老师是同一个班的,而且“业内非常团结”。
种种先例告诉我们,招生腐败之所以会发生,绝非少数关键人物的财务痴迷那么简单。 它背后往往需要一个被腐蚀的“生态”的支撑。
2017年,四川省委第一巡视组到四川之声巡视。 在我当时给出的反馈中,我注意到一些措辞值得思考。 比如,里面有一句话,“以猛药祛病的决心,以刮骨解毒的勇气,端正风纪,革故鼎新,有效促进构建风清气正、诚信务实、经商创业、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政治生态。” 印象中,“政治生态”这个概念在高校巡视反馈中并不常被提及,更罕见使用“猛药除疟”、“刮骨祛痨”等铿锵有力的词语。解毒”。那么,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需要采取严厉行动的呢?
不得不提的是四川之声的两个老案例。 说起来,这起案件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其中一次是2015年,原市委**柴永白被免职,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 另一件是2016年的吴丽红案。吴丽红也是声乐系教授,她的行为和今年夏天曝光的三人一样,也属于招生腐败。 你说微妙不微妙,这也是“传统”吗?
忍不住多说几句柴永白。 他虽然不是显赫人物,但可以说集所有贪官的“才华”于一身。 兽医出身的他,好歹当上了音乐学院党委**,并以迷人的步伐跨界到文艺理论领域。 在反腐败领域,柴智杰的成就更大。 他通过项目赚钱,安排亲戚到学校工作,培养“有特殊关系的人”。 相比之下,他的招生腐败问题似乎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但柴执掌四川十年,可想而知这里的烟火气有多大。 顺便说一句,柴先生在四川音响任职期间,四川音响一直向外省未达到要求标准的考生收取赞助费,并进行计划外招生。 或许并不违法,但根据南方周末获得的四川省审计署的报告,这笔钱也是一笔扑朔迷离的账目。
吴丽红案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看来,三位教授几乎就是吴立红的升级版。 最关键的区别可能是培训机构的“成熟”运作。 四五年过去了,长期存在的弊端仍未消除,作案手段“升级”。 刮什么骨,解什么毒? 回望当年川音不如烟的往事,再回望三年前检查组的反馈,颇有意义。
陷入舆论漩涡的四川音响加大招生制度改革力度。 据称,直接影响是一些中介表示今年不再做四川音响的业务。 虽然是一条很小的信息,但它却有很多“内涵”。 至少应该解释两点。 首先,这种“生意”不仅是四川尹家的老师做的,而且是由四川尹家的老师做的。 二是产业链已经形成。 四川音响腐败事件曝光是否意味着产业链被切断? 不要盲目乐观。
殷川的一系列故事告诉我们,反腐败涉及面广、任务艰巨。 艺考腐败只涉及较小群体,但也关系到教育公平。 像艺考这样一个“少数”但权力相对集中的场所,也是一个容易被污染的“生态”,也是一个亟待盯住的隐秘角落。
(文/张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