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视频持续更新中
了解最真实的职业
感受武汉大学的独特风情
“
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想写一部好的历史剧来宣传我敬佩的人们。
我是2015年来到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三年来一直和影视戏剧打交道。
”
“
武汉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文史哲等学科基础非常扎实,跨学科背景氛围可以很好地反馈到我们的专业。中国古代戏曲讲究案头和舞台并重,我们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和探讨东西方电影史、东西方戏剧史,还要去剧院观看每场演出,有时甚至要亲自上台,亲身感受每一个角色的行为和灵魂。
”
“
热爱阅读、文学功底扎实必不可少,而对生活的感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作剧本。彭婉蓉老师曾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戏剧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懂表演,这样才能对舞台有更深刻的理解。学院将戏剧专业与表演专业相衔接,戏剧专业的学生大一也会学习表演基础课,进入大二之后,就会有实践课。比如,在影视制作课上,我们的作品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片模式,加入了更多现代、意识流的元素。
”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哪一个更高尚:忍受命运的残酷打击,还是奋起反抗世间无尽的苦难并努力摆脱它们?
”
“
有一次在王玉利教授的课上,王教授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带领我们去寻找《雷雨》中的第九个人物,在探索的过程中,他启发我们像一个专业的学者一样,真正去解读这部剧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
大学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学生活动。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学院承担了全校大部分大型文艺晚会的组织工作。经过艺术学院学生会三年的磨练,我已经可以掌控大局、把握细节,组织一场精彩的晚会。
”
“
我的同学大多选择继续深造,而选择直接工作的同学,在学校积累了实践经验,通常可以到企业或政府机关从事宣传岗位。我已经计划读研,希望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我踏上了一场戏剧和电影的朝圣之旅,读不完的莎士比亚,看不完的贝拉·塔尔。人物的相遇,戏剧的发展,镜头的安排,电影的类型,一切宏观和微观问题的答案,都从这里保存下来的作品中慢慢拼凑起来。
”
“
在这里我遇到了电影和戏剧,我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
”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与优必智园联合制作
2024 年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综合实训:探索杭州西湖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2024年5月16日,风景园林设计22006班、22007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第二站杭州西湖,进行今年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综合训练。
本次实习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既可以深化专业知识,又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西湖,这颗镶嵌在我国东南地区的璀璨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典范。
进入西湖景区,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踏入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不同于苏州留园的精致,水清水秀、人文景观丰富的西湖,展现出另一种磅礴之美。在这里,“一步一景”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再是狭隘的园林布局,而是湖光山色与古迹自然融合,每一次抬头,都会看到美景。
西湖之美,在于“西湖十景”,每一景都是一首诗,一幅画。从断桥覆雪的静谧,到雷峰塔落日的绚烂;从苏堤春晓的生机,到秋月平湖的静谧,四季的变幻,景致的迥异,让人深切感受到古人“因景随形,因势造景”的造园智慧。尤其是贯穿西湖、连接南山与北山的苏堤,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杰作,更是园林设计的巧夺天工。漫步其间,两岸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真正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西湖之美,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湖边的岳王庙、白堤上的白居易纪念馆、孤山脚下的西泠印社等等,每一处人文景观都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讲述着历史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在这些古迹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古代园林建筑的技艺,更深刻理解了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
此外,西湖的植物配置也是园林设计的教科书。从春天的樱花到夏天的荷花,再到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西湖的四季变幻通过植物的巧妙布局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也启发我们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植物的语言,创造出既美观又生态的园林空间。
此外,此次西湖之行不仅是一次古典园林艺术研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园林设计不仅是技术与美学的结合,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感恩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激发了我们对园林设计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尊重。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会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努力提高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懈奋斗,设计出更多融合自然、富有文化气息、服务大众的园林作品。
网络编辑 | 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