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高考考生数量将小幅增加
高考人数永远是高考录取最明显的晴雨表。2023年,北京高考人数是近十年来最多的,也是五年来最少的。与2023年相比,2024年北京高考人数略有增加,增加1069人,大致持平;2025年北京高考人数将大幅增加,增加12713人,这意味着2025年北京高考录取压力巨大。2026学年以后,也就是2027年,北京高考人数将突破10万人,回到2009年10万人参加高考的局面。高考人数的增加必然对北京一等率、本科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双一流”大学计划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大学的录取排名会相对稳定,但一流线以上和一流线以下录取的大学录取排名会出现较大波动。
北京高校招生数量大幅增加
目前,在京招生的本科高校有500余所,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4年北京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择》覆盖本科高校736所,较2023年增加约200所,增幅较大。2024年北京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择高校公布,并不意味着每所高校都会在2024年在京推出计划,但这些新增高校将逐步在京推出计划,以吸纳北京新增的高考考生。分析这些新增高校,主要以民办高校、公办高职本科院校、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为主,层次相对较低。
北京一等录取率持续下滑
从2022年开始,北京高考录取率呈现下滑趋势。受高考考生数量影响,2022年,北京专控线(一本线)上线率由2021年的53%降至50%,本科上线率由87%降至83%;2023年,北京专控线(一本线)上线率继续下滑至46%,本科上线率由83%降至76%。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数略有增加,增加1069人,基本持平;2025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数将大幅增加,增加12713人,这意味着2025年北京高考录取压力巨大。到2027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数将突破10万人。由于北京新增高校层次较低,北京本科率不会大幅下降,但北京一等率将呈现下降趋势。
新高考录取数据将连续四年更新
2024年是理工农医类大部分专业将物理、化学作为选修科目的第一年,高校理工农医类专业和非选修专业发生变化,对2024年高考录取影响较大。这意味着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北京新高考录取相关数据将更新,录取数据参考值需重新计算。
理工农医类专业录取排名将发生变化
新版北京高考选科方案中,不限选专业780个,占比49.6%;物理、化学可选专业625个,占比39.8%。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门类61个学科专业中,有55个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占比90.16%。理工农医类专业大多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录取排名将发生变化。
不限考专业数量减少
不限制选修课的专业不多反而少。主要原因是:公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专业都要求政治为必修课;此前没有选修课限制的文科专业都要求选修物理;部分此前没有选修课限制的文科专业要求历史等科目为选修课。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例,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2023年不限制选修课,但2024年要求选修政治;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有3个专业要求选修政治,2023年不限制选修课;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有2个专业要求选修政治,2023年不限制选修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选修课程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外交学院的选修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外交、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一些文科专业需要物理
从2024年开始,最让考生担心的不是理工农医专业必须选修物理+化学,而是原来不限专业必须选修物理。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经济统计学等专业2023年将进入不限专业选修组;2024年新版专业选修课中,物理是必修科目;金融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少数高校要求选修物理+化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要求选修物理。
一些大学要求文科专业学生参加历史考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外语、经济学等专业都要求历史作为选修科目,而以前对选修科目没有限制;北京邮电大学以前对法学、工商管理、英语、日语选修科目没有限制,但2024年新版高考选科方案要求历史作为选修科目;西安交通大学以前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班、外语选修科目没有限制,但要求历史作为选修科目;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前对社会学、法学、经济学选修科目没有限制,但要求历史作为选修科目;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前对公共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选修科目没有限制,但要求历史作为选修科目。
生物学已经彻底被边缘化了。
2024年高考,生物科学已经彻底边缘化。北大、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不要求选生物学;临床医学学科选拔上一直存在两派,2024年依然存在。北大、清华、首都医科大学等多数高校临床医学选物理+化学,不要求选生物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校则要求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0
高校专业群设置将大幅调整
高校专业群设置将出现较大调整,如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业群设置均只有选修和必修物理+化学两种。但高校专业群设置不一定是两种,选修和必修物理+化学均存在拆分专业群的可能,部分高校会将选修科目相同的专业单独设立专业群,以招收高分学生,如北京土木工程大学的建筑专业、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等。
11
非选择性专业的录取排名将提高
不限制选修科目考试的专业录取排名会上升。由于第一年调整,很多家长和考生都不清楚,很多考生只选了物理,没有选化学,填申请表时不能填理工农医专业,只能填文科专业。另外,一些以前不限制选修专业的大学,2024年将要求选政治或历史专业。有些大学和专业不能填,只能填不限制选修科组的专业,这将导致2024年不限制选修科组的录取排名大幅上升。
12
某些专业可能存在差距
北京的高考录取一直很稳定,但2024年,少数高校的部分专业可能会出现在线生源不足的情况,造成缺口。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理工农医专业,也出现在部分文科专业,这些专业要求考生选修政治或历史。
从院校前世看现:公办高校改名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此次更名让家长和学生感到困惑:这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
据称,过去20年来,全国2000多所公立大学中,近一半已经更改名称。
其实,公立院校改名为大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独立学院后续的改名。
我国很多大学都有更名的历史。那么好大学为什么要改名呢?多少所大学改过名字?教你从大学的过去看现在的优势专业!
2018年有哪些高校申请更名?
共有4所山东大学参与。
其中,3所为民办高职院校更名为本科院校,分别是:
山东外语职业学院升格为大学,更名为“鲁南经贸学院”;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大学,更名为“泉城工学院”;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升格为大学,更名为“山东威海外交学院”。
另一所是更名后的大学,即备受推崇的泰山医学院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整合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哪些学院已更名?
更名后成为一家享有盛誉的机构
★绵阳经济技术学院与西南工学院(原四川省建筑材料学校)合并后——〉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合并——〉西华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
名字好像比以前有名了,但是和同省的大连理工大学比起来,就差远了!
★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合并——〉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的英文缩写是CSU,代表中央南大学。是不是很厉害啊!
★ 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西南大学
★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
★河北地质研究所——〉石家庄经济研究所
★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山东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湛江水产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淮南煤炭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学院->安徽科技大学
★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文理学院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
★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学院 ——〉常德师范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岳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
★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学院合并——〉渤海大学
★郴州师范专科学校、郴州医学院、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学院——〉湘南学院
★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大学赤峰分校、赤峰卫生学校、内蒙古幼儿师范学校部分合并——〉赤峰学院
专科学校合并后成为本科
★西昌农学院、西昌师范学院、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成立西昌学院
★鹭江职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
★ 彭城职业大学与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徐州工程学院
成人高校转制为本科高校。
★金陵职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合并——〉金陵科技学院
★南昌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农业学校、南昌高级技工学校、南昌卫生学校、南昌粮食职工技工学校合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工业大学
★杭州应用工程研究所——〉浙江科技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上海机械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学校名称已多次变更,学校每一次“面貌”变化,都会吸引考生报考的热情一增一减。
★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山东科技大学
★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校——〉华北矿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
★河南工学院重型机械学院——〉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南充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四川警察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本科)。
★原自贡“四川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四川工学院”
★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在哪个城市?
----南京??错!!!
在镇江!!镇江原来有个江苏理工大学,改为江苏大学,原来的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改为江苏科技大学。
★ 河北省五七干校-->河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省行政学院+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乡镇企业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经贸大学
未能更名的学校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大学。)
更名后,学校不仅抹去了学校的特色和海军工程血统的荣耀,而且给人一种故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混淆的感觉,使考生难以区分。
华东纺织工学院 -> 中国纺织大学 -> 东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无锡轻工业大学 ——> 江南大学
北京语言学院 -> 北京语言大学 -> 北京语言大学
学校一再改名,改名的原因固然是出于语言习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季羡林先生曾指出,语言本身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语言与文化”并列是不恰当的,为了向“名校”靠拢,也是为了纠正语法错误。所以才改名!
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
这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类型,因为北京有市属的“北京联合大学”,所以四川联合大学也被误认为是这种级别的大学,不能在北京招生,改名为四川大学后,报考人数迅速增加。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
广东民族大学 ->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浙江经济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嘉兴学院”
大学名称变更有规律
1.升格改后缀,从某某学院升格为某某大学。从学院升格为大学,或者从职院升格为学院,是很多学校追求的目标,毕竟这最能体现学校的实力。
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原名其实是华东师范学院,但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单中,华东师范学院排在安徽师范大学等普通高校之后,所以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只好将华东师范学院改名为华东师范大学。
2.升级加前缀,以“国”字命名。在我国,能用“中国”命名一所大学,是莫大的荣幸和认可。此外,还有三所以中国命名的大学即将成立,分别是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中国核工业大学。
不过,也有一些学校名字里原本有“中国”二字,后来把“中国”二字去掉,除了协和医学院这种强悍的学校,也有断臂求生的案例。
煤炭经济学院无奈之下,不得不改名。因为学校名字里有“煤”字,2001年山东经济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比学校第一志愿高。为了摆脱“煤”字的包袱,学校改名为山东工商学院。
3.以省会命名大学,进一步扩大地域性名称。以省会命名的大学也很好,比如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如果能用四川代替成都,用华北代替河北,能用中国就更好了。如果学校实力有限,申请省级名称又困难,那就用地域性名称吧。“川北”肯定比“南充”大,“湘南”肯定比“郴州”更有辨识度。总之,不能“居安思危”。
4、急于用“理工”、“科技”、“财经”、“商科”等流行词命名,让它们看起来像综合学院。由于高校分为综合学院和专业学院,专业学院在校名中带专业名称是一般规律,如XX师范大学、XX矿业大学等。但自1981年以来,许多专业学院都在更改专业名称。如湖北省有6所本科院校名称中带“理工”字样,甚至还有跨学科更名的,如岳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工学院。
因此,投世文录提醒看到此文的家长和考生,选校时,不能只看名字!要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