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高等学校“十三五”设置规划》,明确提出“优先考虑独立学院转制。积极推动独立学院尽快、尽可能转制。优先支持条件基本成熟的独立学院转制纳入设置计划调整,条件成熟一所学院就转制一所”。
这或许意味着,广东独立学院转型已驶入“快车道”。目前,广东共有16所独立学院,据南都记者统计,已有1所独立学院完成转型,另有3所独立学院正在转型过程中。
背景:
独立学院转型的缘起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教育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举办,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实施本科以上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1999年,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政府联合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成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所独立学院,自此,国内独立学院在公立大学体系之外蓬勃发展。
独立学院“转制”最早提出是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意见》规定:“独立学院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逐步转制为独立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为独立学院的转制提供了规范的发展路径。一是转制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二是合并继续办学;三是合并为公办高校,或引入新的投资者迁址规范发展;四是得到地方政府支持转制为公办高校,转制后继续与政府合作;五是转制为其他层级的民办学校或终止办学等。
根据当时教育部的要求,从2008年4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在5年内全部转制为独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此后,全国各地独立学院的转制工作陆续展开。对于独立学院来说,转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脱离母体大学,完全独立办学。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独立学院总数达323所,2016年降至266所,其中57所转制为独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有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
广东积极推动:
尽快转学,尽可能多地转学,成熟一所学校,再转另一所学校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54所,其中独立学院16所。
在广东,第一所独立学院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广州康达工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学院1999年开始招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也是国内办学历史最长的本科独立学院。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改组为广州商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所改组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据记者了解,这也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唯一一所改组成功的独立学院。
记者还了解到,广东目前有不少独立学院正准备申请转制或正在申请转制过程中。
今年2月,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广东寸金学院实地调研的通知》,透露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申请转制为广东寸金学院。3月,省教育厅同意省政府向教育部报送《湛江寸金教育集团申请设立广东寸金学院》。这意味着,继我省首所独立学院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5年后,又一所独立学院转制工作启动。
2019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高等学校“十三五”设置规划》。文件强调,要优先推进独立学院转型。各相关高校、社会组织要梳理、系统分析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策,制定独立学院转型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推动独立学院尽快、尽可能多地转型。对条件基本成熟的独立学院,优先支持其纳入设置规划调整,条件成熟时一所学院转型。
2019年9月10日,省教育厅发布公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申请改组为广州工程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申请改组为广州工程学院”。省高等学校设置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拟于近期组织专家组对该申请进行现场审查。
政策趋势:
鼓励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在鼓励独立学院转型的同时,南都记者也注意到,政策层面也鼓励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定位转型。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到,独立学院转制为单独设置的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2016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省绝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原则上应通过学校整体转制或部分二级学院、部分学科专业转型等方式,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鼓励独立学院在转制为独立设置的高等院校时,将自身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同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确定广东财经大学等首批14所普通本科高校为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试点,试点期为4年。
南都记者注意到,2008年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管理办法》也可能很快进行修订。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就独立学院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2018年6月,教育部等14个部门印发的《民办教育部际联席会议2018年工作要点》透露,将制定措施规范独立学院发展,修订《独立学院设置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研究制定独立学院发展的路径和政策。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民办教育部际联席会议2019年工作要点》,指出2019年是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之年,要点提到要制定独立学院规范化改革方案,充分认识独立学院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各类办学类型和发展模式,制定《关于深化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独立学院发展的路径和政策,深化独立学院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
南都记者查阅教育部官网,未查到2017年批准调入名单;2018年,教育部批准河海大学问天学院调入皖江工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调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共两所学校。
今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同意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改组为福州商学院的函》《关于同意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改组为潍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函》《关于同意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改组为马鞍山学院的函》《关于同意新疆大学科技学院改组为新疆职业技术学院的函》,共有4所独立学院完成改组。
公告还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生源规模。例如,明确福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福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后,学校定位为应用型高等院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8000人。并提出将适时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办学行为、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督导检查。
专家之声:
建议转校后不再使用原学校名称
“国家原本是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才鼓励母体学校办学独立学院的。国家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让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学校,成为独立的民办学校。”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提到,独立学院应该全部脱离母体学校,特别建议不再使用母体学校的名称。“独立学院名称前可以冠以参与办学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名称的规定,影响了独立学院的独立性,影响了独立学院自身品牌的打造,也成为独立学院后期脱离母体学校的障碍。”他认为,转型的进度,取决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脱离母体学校后的“分手费”。
关联
这两所申请转制的独立学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申请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4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了4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8年12月4日,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2018年12月20日,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其中也提出要加快独立学院转型推进。胡社军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将积极推动独立学院向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转型,由教学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由单一校区向多校区办学转型,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型,推动学校规模适度、内涵质量上进。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学校已完成白云、增城、博罗三个校区基本建设,优化调整各校区学科专业布局,专业总数提升到50个左右,在校生规模1.8万至2万人,办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申请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简称华软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实施本科教育,是一所以IT人才培养为特色的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500余人,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19年3月13日上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召开转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会议。学院执行院长、常务副院长池云平表示,转型建设工作虽然任务重、难度大,但对于学院来说是一项势在必行、坚决必做的工作。学院院长何大进指出,转型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出路和唯一选择,是学院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学院发展的机遇。
广东省独立学院名单: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3.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4.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6.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
7.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9.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10.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1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商学院
1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13.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14.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15.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16.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撰文:南都记者何蓓 实习记者周宇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口腔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重点
据了解,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立足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服务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专业群与产业群契合度高、产教融合基础好的高校为目标,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近年来,三全学院口腔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一学院、两站、三中心、一平台”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三阶段、五模块、六能力”应用型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分段化、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入行业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以综合岗位胜任力为评价维度,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多方位互动”评价体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下一步,学校将以省级重点现代工业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强工业学院内涵建设,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河南省工业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李淑华 赵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