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是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首批项目培养学校之一。入选吉林省首批教育改革试点学校、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项目建设单位、吉林省“三成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与改革实施学校吉林省人才培养计划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建筑大学联盟成员。
长春建筑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前身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和建筑装饰学院。 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为提供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独立大学。 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型为独立的民办普通本科大学。 2017年12月,被认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项目建设单位。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社岭、高新两个校区,校园面积83.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9册。现有藏书11175万元,全日制本科生14806人,专任教师780人,设有15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装饰学院2000年6月,吉林建筑大学建筑装饰学院成立(即吉林建筑大学独立学院)。
2004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为举办本科教育的独立大学。
2006年1月,我校参加文部科学省独立大学教育服务水平评估测试,被评为优秀。
2011年4月,长春建筑大学正式经教育部认可,成为独立的综合性大学,并更名为长春建筑大学。与此同时,吉林大学建筑装饰学院的组织架构也发生了变化。建筑工程承办单位为吉林省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4月,我校接受了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的学士学位认证考试。
2015年11月,学校被批准为吉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2017年12月,学校被认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7月,学校被认证为文部科学省人工智能研究所首期项目培训学校。 9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资格专家组评审。
2019年4月,学校入选全国应用型大学教师发展联盟执行理事类。 9月,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10月,学校加入国际建筑大学协会“一带一路”倡议。 11月,学校入选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联合会首届常任理事单位,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师资格评估,被认定为教育改革试点院校。吉林省职称制度。
院系专业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44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8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33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市技术名师2人、吉林省教育名师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教育新人1人1人,省八批第一批创新人才之一,省社科专家2名,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2名,吉林省优秀教师3名。省教育科学专家库注册专家20余人,吉林省级优秀教育团队3个。
类别
列表
全国优秀教师
潘晓婷
长白山技艺大师
陈明杰、王维军
吉林省教育名师
赵远钦、王晓辉、于哲
吉林省优秀教师
孙胜男、张鹏翔
吉林省优秀指导团队
材料力学教学团队(2010)、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团队(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团队(2016,陈敏杰)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吉林省省级一流专业7个,一流院系专业建设点4个,吉林省特高A-2个水平有。建成吉林省品牌专业1个、吉林省特色专业3个、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3个、吉林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个、雪旅精品5个课程:1门课程、3门吉林省金牌课程、4门吉林省精品课程、12门省一流课程、23门吉林省精品课程、1门吉林省本科在线公开课、1门吉林省本科一流课程、1门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吉林省校企合作发展项目建设课程1门,吉林省学科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培训设施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客工坊1个、吉林省“双师双能”师资培训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1个,面向大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教育2个。拥有吉林省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育示范中心3个。
类别
姓名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东北亚文创科技园
吉林省一流师资队伍大型建设工地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造价、环境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
吉林省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吉林品牌专业
土木工程
吉林省高水平A级专业特色
项目成本、环境设计
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专业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吉林省实验教育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育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育中心(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实验教育中心(施工现场)
吉林省“双师双能”教师培训基地
装配式建筑师资培训基地
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长春建筑大学、大成百龙板材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等
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现现场设有土木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育成果2019年,学校学生在国家级以上专业比赛****获奖783项,其中国家级一、二等奖59项,教师共获奖10项,国家级奖励112项。教育竞赛(含国家级奖项) 教育竞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
2020年,共有1117名学生在学术和专业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及以上学术和专业竞赛获奖总数为1042个,国家级和国际级一等奖、二等奖17个。和109 个第一名。共有10人获得地市级奖励,其中全国亚军2人、三等奖2人、地市亚军2人、三等奖3人、教师指导竞赛优秀奖1人。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吉林省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教育竞赛奖97项。两个项目已获得文部科学省第二期产学合作教育项目认证。吉林省2020年本科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共立项8项,其中优先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思想政治课程项目1项、新工科项目1项、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桥梁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出版。
学科建设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已实现吉林省“十二五”B类优势特色领域1个,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领域1个。
类别
姓名
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B类
设计
吉林省“十二五”主要领域优势特色
结构工程
科研平台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群1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10个,其中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工程实验室1个吉林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个。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大学重点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1个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中心1个高等教育科研基地1个、1个吉林特色新型大学智库、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校级重大科研平台7个。
类别
姓名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程研究院
吉林省污水处理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大学重点实验室
建筑环境感知控制实验室
吉林省大学核心工程研究中心
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VR创新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特色新型大学智库
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主要领域
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中心
建筑工业化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创新团队
地域文化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传播团队(2015,王晓辉)
其他科研平台
结构工程研究所、钢结构与幕墙工程研究所、智能技术设计研究所、应用数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2020年,我校17项作品荣获吉林省第十六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其中论文类三等奖13项,研究报告一类三等奖4项。获奖。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国家级及以上课题358项,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授权专利18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吉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吉林省二等奖1项。长春市第一届创新杯高价值专利大赛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最佳组织奖1项,单项专利奖1项,学术作者获得其他科研成果100余项。研究成果获奖并出版多部著作。 “小微文创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获批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会艺术人力资源开发资助项目。
学术资源
图书馆资源据学校官网2023年4月统计,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近109万册,电子图书59万余册,装订及装订杂志29262册,藏书129万册。图书馆藏书建设强调专业特色和综合范围,重点关注建筑、艺术、环境、电子、交通等领域,形成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藏书体系。先后引进清华同方光盘有限公司开发的CNKI系列数据库、超星电子书数据库、五沙电子书数据库等15个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20个自建数据库、31个试用数据库。
长春建筑大学图书馆是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成员图书馆,共享中国高等教育文献安全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资源,并建立了CADAL(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我正在做。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许可”。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我校已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和地区。学校于2015年、2017年成功举办两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 2019年,学校成功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建筑大学联盟,海峡两岸70多位校长参加论坛。
学校标识
校徽 首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期间,学校对原有校徽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规范。
校徽整体图案采用圆形图形。两个主区域由两个同心圆组成,两个圆之间的环形区域用来代表学校(大学)的名称和大学的英文名称。学校中文名称为长春建筑大学,英文名称为Changchu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精神文化
校训:积德、学好、修行、建设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