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高中语文77个基础知识点,看看你掌握了多少?(高中语文77个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条 2024-10-26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语文写作成绩除了古诗词听写之外,其他方面的成绩都很难提高,往往会遇到瓶颈期。事实上,很多学生没有掌握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常常感到困惑。编辑部共整理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项目77个。尽快进行自检。

高中语文知识20分

1、小说的三要素:

A 人物B 情节C 环境

2.议论文的三个要素:

A 论证B 论证C 论证

3、隐喻三要素:

A 本体论B 隐喻C 隐喻

4.故事六大要素(5W+H):

何时、何地、谁、为什么、如何、什么

5.节奏诗的四个条件:

A 八句四联(头、颈、尾) B 连尾同韵C 中联D 平调和谐

6. 5种表达方式:

A 叙述性B 议论性C 抒情性D 描述性E 描述性

7.写说明文的6种方法:

A 举例B 列出数字C 使用隐喻D 比较E 定义类别F

8. 三种解释性文字描述结构:

A 总分结构B 总分结构C 总分结构

9.三个主要语句的解释顺序如下:

A 时间顺序B 空间顺序C 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的议论文结构:

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11、议论讨论的六种方法:

A. 例子B. 比较C. 隐喻D. 非理性还原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段:

A 隐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

E 反问G 重复F 假设问题H 对偶

(缩略:比喻排除赞扬;两者是对立的)

13、四种写字方法:

A. 身体描述B. 言语描述C. 行为描述D. 心理描述

(简称:外语诱惑)

14. 7个不同的短语:

A 并列短语B 部分短语

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

E 动词补语短语F 介词短语

G词短语

(按功能分为7种)

名词短语

B 动词短语

C 形容词短语

(根据词性分为3种)

15. 六个句子成分:

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主语F 副词

16. 12 词性(性别):

A 主格B 数量代码C 二级链接D 帮助者

17.三种叙事技巧(序列):

A 旁白B 闪回C 旁白

18. 三种类型的椭圆:

A: 引文被省略B: 列举项被省略C: 陈述中的停顿被延长。

19. 四种锯齿形函数:

A 代表前文的描述B 代表后文的跳跃和过渡C 代表声音的中断和延伸D 代表时间和地点的开始和结束

20. 4种引号:

A 指实际内容B 指反讽C 指特定标题D 指强调

高中如何学*中文

1. 文本预览的6步方法:

A.查生词并理清3个单词。 B. 大声朗读课文并理解内容。

C 理解作者并理解上下文D 标记段落顺序并阐明结构

E 画出重要的文本并理解其效果。 F 简化主要思想,总结特点。

2、学生听课的5种方式(认真听讲、做笔记):

A 听B 见

C 写作D 口语A k E 思考(同时使用耳、眼、手、口、脑和五种感官)

3、欣赏诗歌三步走:

A. 认识人、谈论世界(了解作者、了解背景)

B.文本翻译与分析(全诗综合翻译、场景分析)

C 澄清目的(简明地解释内容并阐明依据)

4. 文章结构的4种拆分方式:

根据表达式

B 在光明与黑暗中寻找线索

C.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D 按逻辑顺序

5.分析八个主要句子的功能。

A指出主题和原因(主题句)

B. 指出中心,突出中心思想(中心句)。

C 建立悬念,引起兴趣(悬念句)

D. 自然地连接上一个和下一个(过渡句)

E 照应、和谐与统一(照应句)

F面箔、间接箔(箔文字)

G 预示故事的继续(铺垫)

H强化语言,强调特色(修辞句)

6. 识别七种文章写作方法。

比较文章

B 符号描述

C箔书写

D写得小

E:先升后抑

虚实照明相结合

G.叙述与论证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有哪些写作技巧?

1、表达方式:故事、解说、抒情、解释、思考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压抑前表达欲望、借物表达欲望、借物表达情感、联想、想象、陪衬(正对比、反差对比) )

3、修辞技巧:隐喻、拟人、夸张、并置、并列、引用、疑问、反问、重复、互文、对比、转喻、反讽。

4、故事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

5、叙述顺序:正向叙述、倒叙、插曲叙述

6、讲解角度:正面讲解、侧面讲解

7.如何描写人物:语言、行为、态度、心理、外表

8.描述风景的视角: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如何描写风景:动静结合(以动表现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及近(或由近而远)

10.描述(或抒情)方法:正面(也称为直接)、负面(也称为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详细描述

12.解释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解释方法:举例、列举数字、类比、比较、定义、分类、解释、写解释、引用

14. 小说情节的四个部分:开始、发展、高潮和结论。

15、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具体环境。

16、环境的描述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7.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证、论证和论证。

18. 论证分为事实论证和理性论证。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理性论证(又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法:提出论证、反驳论证(可反驳的论证、论证、论证)

21.议论文结构:总分、总分、总分部分往往采取并列和递进的形式。

22、引号的作用:否定特定标题、反讽、反讽。

23. 破折号的用途:提示、评论、总结、进展、话题转换、感叹词。

24.其他:

(1)文中具体句子的作用:

1、文章的开头:渲染气氛(故事、小说)、伏笔(故事、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后面的内容提供支撑和引导。

2、正文中:连接前后,总结以下内容。

3.文章结尾:强调中心(故事、小说)深化主题(故事、小说)。

(2)修辞手段的作用:(1)它们的作用,(2)它们与句子上下文的结合。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

回答格式:+对象+生动地写出特点。

2.并行:引人注目、加重语气、同时完成等。

答案格式:重点+目标+特点

3. 提出问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想法。

答案格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思考+对象+属性

反问句:强调或强化语气。

4.对比:强调.突出.

5. 重复:强调.加强语气。

(3)请回答句子的意思。

此类问题通常包括在文本中使用隐喻、对比、转喻、符号和其他表达方式的单词和短语。回答问题时,先明确问题所指的对象,然后再澄清句子。

(4) 句子中的单词为什么被替换在不同的行上?

动词:没有。因为字写得准确、生动、具体……

形容词:没有。因为这个词清楚地表达了.

副词(全部、大多数、非常仅等):没有。这个词准确地表达了……的情况(表示程度、限度、时期、范围等),所以转化后就变成了……,与事实相矛盾。

(5) 你能颠倒句子中两个或三个单词的顺序吗?

你不能。因为

(一)违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2)这个词与上面的文字一一对应。

(3)这些词是递进的、环环相扣的、不可替代的。

(6)段落含义概要

1. 说明:清楚说明谁做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物。

2. 解释性文字:清楚解释该对象是什么及其特征的答案。

格式:描述(简介)+描述对象+描述内容(特点)

3.议论文:明确回答论证问题是什么以及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格式:证明中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

浅显易懂的修辞技巧讲解

1. 比喻

(一)隐喻的特点和作用

比喻就是比喻。它是关于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并用一个事物作为另一个事物的隐喻。隐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较的对象)、隐喻(被比较的对象)和修辞格(比喻关系的符号)组成。形成隐喻的关键是:A和B必须有本质上的不同,并且A和B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否则,这个比喻就不能成立。隐喻的主要作用是化简单为生动、化抽象为简洁。

(二)隐喻的类型

明喻。典型的格式是: A与B相似。所有本体论隐喻都出现了,并通过诸如“喜欢,喜欢,喜欢,喜欢”之类的比喻语言连接起来。示例:收获的庄稼堆放在稳定的小山上。 ”

比喻。典型的格式是:A是B。所有本体论隐喻的出现都没有中间的修辞格,并且通常使用诸如“是”、“成为”和“成为”之类的连接。例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

比喻。典型的格式是: A 取代B。本体没有出现,但隐喻被直接描述。然而,它与债务不同。明喻指出两件事之间的相关点,隐喻指出两件事之间的相似之处。示例:放置负载并启动机器。

鞠躬。连续使用多个隐喻从不同角度并使用不同的相似点来描述同一实体。比如,白色的花朵点缀在层层叶子之间,有的绽放着优雅,有的像珍珠,像蓝天上的星星,又像刚刚出浴的美女捧着花瓣。

(《珍珠》、《星星》、《沐浴后的美丽》从色彩、光泽、质感等角度描绘荷花的美丽,抓住了明亮、微妙、鲜活等共同点,和宁静)。它表达了莲花的美丽)。 )

2. 比赛

(一)特点与功能比较

写物为人、人为物、此物为那物的形式特征是物是否“人化”或人是否“物化”,或者是某物是否“物化”。它的作用是将色彩鲜艳的人和物赋予形象,赋予其丰富的意义。

(2) 比较类型

拟人化。例:杜甫川唱柳林谱,笑声不断,红旗飘扬,飘扬。

模仿。例如,只有当我们诚实时,欺凌才会出现。如果我们敢用刀,恶霸就必须夹着尾巴逃跑。

3、借用

(一)转喻的特点和功能

转喻并不直接陈述你想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是用与之相关的事物来代替。突出两件事之间的相关性。其作用是以简单代替复杂,以真实代替空虚,以惊喜代替平凡,以实物代替情感。

(二)贷款种类

特征生成本体。例:大胡子男子发出愤怒的咆哮。

另一个例子: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显着提高。 * 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科技的力量。

8. 反问句

反问句还具有“不问而问”的特点,利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明确的意思,加强语气,以增加表达的有效性。问号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还可以添加感叹号。

反问句有两种形式。

(1)积极表达消极情绪。例:毛**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2)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比如,“我们不就是创造人类世界的劳动者吗?”

句子的主要表达方法

(一)旁白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作者通过叙述和解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场景和空间的变化。

1. 按时间顺序解释——。连续叙述的配置模式为总叙述+分叙述(分叙述1+分叙述2+分叙述3+分叙述n)+结尾。特点:以清晰、一致的方式解释。

2、倒叙—— 在文章开头提到一个事件的结论或者其发展中的重要章节,写出结论或章节,然后按时间顺序写。功能:这种写作技巧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叙述(补充叙述是叙述的一种) —— 在全文的情况下,叙述只是一个片段。叙述完成后,文章又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这种类型的插曲不是故事的主要部分,通常不会发生在主流时间范围内。删除这种插曲,会让主线故事变得不那么深刻,但不会明显影响主线故事的完整性。

特点: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补充叙述的作用: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并对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2) 说明

描述是一种表达方法,为读者描述和再现所描述事物的外观和氛围。它是叙事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一般可作为抒情、议论文、说明文写作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描写手法可以生动、传神、生动,使读者有如临其境、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

描述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再现自然风光。 描写人物的外貌和内心。 3. 描述人物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1、描写人的五种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言语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面部表情描写。

功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它描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驱动故事情节。具体回答时,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心理。

2、两种环境说明:

自然环境描写——详细描述自然场景,营造气氛,强调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它增强了人物的情绪或增强了气氛。

社会环境描述——描述了人物活动的(时期)背景,陈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夸张了气氛,更好地表现了人物。

3、正面和侧面描述:正面直接代表人或物,侧面则强调人或物。

4、详细描述:描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方便故事情节发展。您还可以描述角色的声音并获得特效。

(3)抒情

抒情的意思是抒发、抒发作者的情感。它是抒情表达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文学作品和故事中也常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方式。

(四)讨论

论证是指作者对某个讨论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作用是使文章清晰、深刻,具有较强的哲学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这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常常被用作补充的表达方式。

(五) 说明

解释是用简单、简洁的文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事物的形式、性质、性质、原因、关系、作用等的表达方式。讲解的对象包括山、河、花、木、建筑、工具等物质事物,也包括思想、意识、修养、见解、观念、道理、技巧等抽象事物。

常见标点符号应用

达世币的功能包括:

表格说明;

表示进步的意思。

表示话题发生变化。

声音扩展。

表示谈话的主要停止或中断。

表示意义的飞跃或转折。

下表总结了上述内容。

用在副标题之前。

表项的枚举和继承。

省略号函数:

省略引文和引文。

表示省略重复词。

列出相似的单词并省略序数词。

表示沉默或思考。

表示断断续续地说话。

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言语不完整或意思未完全表达。

使用省略号时,请记住以下几点:

省略号表示“等”或“等”。省略号和“等”都可以表示列表的省略,并且只能使用其中之一,但不能同时使用。

省略号后面通常没有句号。

冒号功能:

在“说”、“认为”、“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添加“A”,提取以下内容:表示

B 用在常见话语之后,表示以下内容:

C 用在问候语之后表示:

D 用在一般性陈述之前来总结以上内容。

报价功能:

A 指实际内容B 指反讽C 指特定标题D 指强调

文字功能

A指出主题和原因(主题句)

B. 指出中心,突出中心思想(中心句)。

C 建立悬念,引起兴趣(悬念句)

D. 自然地连接上一个和下一个(过渡句)

E 照应、和谐与统一(照应句)

F面箔、间接箔(箔文字)

G 预示故事的继续(铺垫)

H强化语言,强调特色(修辞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