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11 研究生 985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综合类
华中师范大学211本科一批(一本)/本科师范类武汉理工大学211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理工类华中农业大学211本科一批(一本)/本科农林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本科一批(一本)/本科财经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 211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理工类
湖北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综合类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理工类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民族类
长江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综合类
三峡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综合类
湖北工业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理工类
武汉纺织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理工类
武汉工程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理工类
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本科一批(一本)理工类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一批(一本)/本科医药类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本科一批(一本)财经类
湖北民族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民族类
江汉大学本科二批(二本)/本科
湖北师范大学本科/本科二批(二本)师范类
湖北工程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综合类
黄冈师范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师范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理工类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综合类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师范类湖北医药学院本科二批(二本)/本科医药类
湖北理工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理工类
湖北文理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综合类
荆楚理工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理工类
武汉商学院本科/本科二批(二本)财经类
汉江师范学院本科师范类
武汉工商学院本科财经类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本科财经类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本科财经类
湖北商贸学院本科财经类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本科财经类
武汉学院本科财经类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本科理工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本科理工类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理工类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本科理工类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本科理工类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本科理工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本科理工类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理工类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本科理工类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本科医药类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昌工学院本科理工类
汉口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汉东湖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昌理工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本科农林类
湖北学院本科政法类
文华学院本科理工类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三批(三本)/本科理工类
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综合类
军事经济学院本科军事类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本科体育类
武昌首义学院本科三批(三本)/本科理工类
武汉传媒学院本科无
湖北美术学院本科艺术类
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类
空军预警学院本科军事类
武汉音乐学院本科艺术类
海军工程大学本科军事类
穿过城市灯火和初冬的风,这里有一群“江城夜读者”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通讯员鄢静慧 竺佳怡
几夜风雨,把武汉吹入冬天。街市上的人纷纷裹紧了大衣,天冷路滑,跑在路上的车子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当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该是大部分人下班回家的时候了。而有一群人却是例外,他们或骑自行车、或步行、或乘公交车,奔赴这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很多人不知道,一些大的公共图书馆夜间开放至20:30,星光点点下闪动着这个城市里普通人的努力和梦想,以及夜间文化生活。
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探访了这些“江城夜读者”。
江北:武汉图书馆90后、00后和50后的夜读素描
外号“90后年轻人”的小王,今年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了。毕业7年,辗转奔波了好几个城市,2017年,他从河北来到武汉江岸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朝九晚五,偶尔加班,这样的生活稳定,对他来说也还不错。但时间长了,他又担心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于是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报名参加2021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提升一下学历。自此每天下班后去武汉图书馆晚自*,成了这个冬天里他生活场景的一部分。
武汉图书馆夜间开放的自*室
11月24日晚7时30分,空气湿冷,室外最低温度只有4摄氏度。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汉口建设大道的武汉图书馆夜间开放的自*室探访,一半座位已坐满。恢复开放后,自*室的桌子和桌子之间加装了隔离挡板,读者或安静地看书,或奋笔疾书,或摆开电脑查询资料,小王是其中之一,他正在看的是在职研究生考试的管理综合类书目。他告诉记者,周末不上班时,他会来这里自*五六个小时,工作日一般都是晚上过来,晚上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感觉时间不够用。
离小王座位不远处,“00后”朱春林拿着几本《标准日本语》在学*,不时还在手机APP上做日语练*题。就读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专业的他,家住汉口,现在是毕业实*期,学校没什么课了,但他不愿意放松学*,因为对日语感兴趣,就自己一点点把这门语言慢慢“啃”下来。“家里小区附近在装修,有点吵,我就每天来武汉图书馆学*,这本《标准日本语(初级)》我已经学完了,现在准备学《标准日本语(中级)》。”他跟记者说。
24日晚,李永涛老人在武汉图书馆翻阅《宋词三百首》
李永涛老人正在研读的《宋词三百首》
62岁的李永涛老人,在自*室一群认真学*的年轻人中,显得比较特别。头发花白,穿着迷彩罩衣,自带放大镜、新华字典,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正翻动阅读着《宋词三百首》。他逐字逐句地自学《宋词三百首》,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口里还小声背诵着读音。他告诉记者,他是武汉食品厂的退休工人,住在汉口唐家墩,“退休了没有什么事,就常来图书馆看看书,学*学*,获得一种精神的支撑。”他指着手头正在学的宋代赵长卿的《临江仙》对记者说,“这首词我很喜欢,怀念往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现在的人,上班的时候忙忙碌碌,一晃到退休了,就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读读诗词寻找人生的寄托。”
江南:省图书馆阅览室白天和晚上各有一番天地
26日晚湖北省图书馆夜间开放的报刊阅览室的电子屏
11月26日晚6时55分,室外气温比24日稍微高了几度。位于武昌公正路的省图书馆灯光熠熠,与汉街的璀璨遥遥相望。记者来到省图书馆夜间开放的二楼报刊阅览区,门口的电子牌显示:当日进馆人数4408人,当刊区域人数1227人,在馆人数228人。
60岁的涂先生正在阅览一份武汉的本地报纸,去年从单位退休后,他白天帮着朋友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事,晚上就来省图书馆看看书、读读报,吃完晚饭,从位于螃蟹岬的家走过来,也就一二十分钟。白天倘若没有工作他也偶尔过来。“虽然手机上也可以看很多信息,但还是图书馆的氛围好一些。路上还可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锻炼锻炼身体。”他说,现在人们生活条件都好了,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要跟上。
来图书馆的时间长了,涂先生都摸出规律来了。“白天的时候,报刊阅览室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有时候自己想看的一些报刊,可能别人正在看;到了晚上,报刊阅览室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了,在学*和备考,我错峰而来,报刊的选择余地就很大。”
湖北省图书馆夜间开放的阅览室,很多年轻人在学*备考
80后裴兴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医疗器材方面的工作,家住武昌水果湖,当晚他正在省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对着电脑忙碌着,整理一个PPT。“从家里骑自行车过来也就十多分钟,非常方便,很多工作我都是在阅览室完成的。”他告诉记者,他所供职的公司总部在上海,他有时在上海,有时在武汉,在上海时常去上海图书馆,在武汉时就常来湖北省图书馆。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让我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又有了新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久没看到张雪峰说话了,希望他可以多讲一些教育方面的博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想了解一下大专学校的排名和水平怎么样,张雪峰分析很透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院校,要看重它的实际实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现在考研的时候能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录取难不难?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人都比较在乎大学的排名,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氛围和专业设置。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张雪峰的分析,感觉还是多方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比较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这个排名是否能反映所有学生的实际水平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生物工程很感兴趣,这种学院的研究方向很有潜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不用一味地追求高排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张雪峰的分析让我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朋友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读书,他说学*氛围很好,老师也很负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去学校参观一下,才能真正了解到一个院校的情况。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选择的重点应该放在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武汉这座城市也挺好的,如果要读生物工程,那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能够客观地介绍各个高校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只注重排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领域,不一定非要追求热门专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水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