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听到后院里有人在笑着说些什么。 “你们迟到了,连远道而来的客人都没有打招呼!”大汉疑惑道,“这些人都压低声音,屏住呼吸,庄严肃穆。”这个人是不是很粗鲁?”我正想着,一群妻子和丫鬟围住了从后门进来的男人。此人的衣着与其他姐妹不同,有着华丽的刺绣,让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妃子,或者是一个仙女……黛玉连忙起身迎了上去。贾母笑道:“你不认识他吗?他是这里有名的流氓,南方人称‘腊子’,请叫我‘风腊子’吧。”
这是《红楼梦》的第3章。 林大宇第一次进入贾家时的场景,一个个性独特的女人跃然眼前。当然,她就是王熙凤。
一个人的性格也叫个性,是从英文单词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她源自希腊语“persona”,一般翻译为“人格”,早年受到前苏联(从1949年起对我国影响巨大)的影响,被译为“人格”。原来,这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的脸谱。近代心理学教科书中,统一译为“人格”。和许多概念一样,“个性”这个词也起源于现代日语(最早的来源尚未找到)。 “人格”不仅包括个性,还包括价值观、信仰、态度、工作习惯、自我完善的倾向、自我概念等。
心理学家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David Myers 《心理学导论》 第9 版的定义。 个性是一个人的典型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王熙凤的热情和活力是她性格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跨越时间、空间、情境的稳定、持续的特征。换句话说,一个人对某种情况的反应一旦形成,后续的反应很可能与之前相同。军校的同学和部队的战友经常陪我去西安,我发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没有太大变化。我们好像只分开了几天。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在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中表示,预测人们未来会做什么的最好方法是看看他们过去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做过什么。所表达的是性格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目前,对人格的研究已发展为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学科。她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体差异,识别人们的相似或不同之处,并试图解释: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变换着面具,而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是你真实的自我,你的自我意识,它可能与你外在的面具完全不同。如果说自我意识反映了一个人自我认知的独特性,那么人格则反映了一个人与他人之间外在的、可见的差异。类似于最近流行的词“个性”。
在国内教科书中,一般认为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国外人格理论有很多,但最有影响力的是特质理论。
特质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多方面、稳定的人格特征,并在各种条件下指导该人的思想和行为。它是在后天教育自然扩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气质。特质是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物,是动机、情感和认知的行为表达。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第一部分是气质。气质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人格特质,通常出现在幼儿期,是人格和个人生活的基础。当心理学家谈论气质时,他们通常指的是一两个持续一生的重要特征,例如害羞或喜怒无常。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小(3岁以内),遗传差异也意味着他们从小就对父母有不同的反应。我性格外向,比较懒,但是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人格的第二部分是环境影响,包括行为调节、认知学习、社会心理学和表观遗传过程。具体包括国家、家庭、老师、竞争对手、偶像等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人生信仰和目标等。
这两个部分很难区分,但同样重要。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由特定社会文化和个人发展背景下发生的生物因素、环境和心理过程共同形成的。
比如,当你说“花知时而落泪,鸟相憎而惊”时,我们就会想到大诗人杜甫。他之所以成为诗人圣人,是因为“诗为家业,世情传人”的基因基础,以及他用诗歌获得的社会文化基础。这取决于政府的立场。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像杜甫那样的文学才华生活在明清时期,他或许能够成为散文家或小说家,但成为伟大的诗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基于其才能的个性都烙印在其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并成为时代的一部分。
回想一下,心理学研究主要在西欧和北美国家进行,这些国家都是社会文化以个人主义文化为主的发达国家。个人主义文化强调“我”的意识而不是“我们”的意识,并鼓励每个人做自己,追随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个体在人格结构上的独特性多于共性。在我国印度以及南美大部分国家,集体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一种“我们”的意识,每个人都忠于自己的群体,而群体内部则鼓励服从和顺从。为了获得归属感等,个性变得比独特更普遍。
特质理论对人格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测量、统计和分析来理解个体问题。下一节描述人格的测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