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如何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如何找职业方向

头条共创 2024-07-06

近期高考季,微博教育博主张雪峰关于学生是否应该选择新闻专业的言论引发网络热议,反映了社会对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担忧。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有何关系?年轻人如何选择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江源认为,重大选择只是职业发展的开始,必须以动态的视角看待职业生涯前景。此外,人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人与岗位的能力匹配,与员工的职业成长密切相关,是职场人的重要“路径”。

bd51106bf9dc417686a13d3b9001067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45538&x-signature=k%2BKDA4B1%2B0WHeKUI0ARnhndBzm0%3D

兴趣为主还是另有原因?

前段时间,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在微博上关于学生报考新闻专业的评论引发网络热议,反映出社会对专业选择和未来的担忧这引发了一场争论。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你知道中国大学的本科专业有多少个专业和具体专业吗?想想看,这个数字可能难以想象!

为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学校的专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截至2023年4月,我国本科专业分为12个学科门类、93个大类、792个具体专业。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如何在792个专业中进行选择,同时考虑到学校的排名和地理位置,着实令人头疼。

be01eddce0b84de0a9eb0052bd983e5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45538&x-signature=VsW0z83iC6QPJHF7u2zinrBJOG4%3D 如今,父母越来越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以往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统计调查表明,在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11个因素中,按重要性排序排名前四的因素分别是个人兴趣、工作机会和职业。可能并有能力发展。对应于某个主题。显然,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仅看重自己的兴趣,还看重进入某一职业或从事某一特定类型职业的机会。

此外,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影响对学生的专业选择也有重要影响。父母和家庭成员的重要影响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以家庭为中心的特征,子女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整个家庭的重要事件。这种现象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人的职业选择也是家庭未来的选择。

学术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中美大学生初选的影响不同,其原因与初选机制和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差异有关。日本大学生主要在入学前选择专业,不同专业有不同的预期收益,这会导致申请人数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大学学费占家庭收入比例较大,奖学金制度有所不同。大学生并不完美由于大多数学生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中国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考虑家庭情况。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转专业相对容易,而且政府提供教育贷款,学生可以申请并在未来就业后偿还。少校的。

此前对中国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个人兴趣对男性和女性学生都有重要影响,但两性对未来就业机会的看法却不同。在选择专业时,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该专业所面临的就业机会。这使得女学生更加重视周围人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更加依赖家庭成员和老师,而男性则更加独立。

这真的是你的兴趣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以往的统计研究,个人兴趣是学生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加专注、坚持、享受学习。

但你所感知的兴趣真的是你的兴趣吗?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了吗?

对于还处于无知、身心发展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明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是走向未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的重要一步,也是走向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寻找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也是制定职业规划的重要过程。

随着人们对职业认识的逐渐加深,职业兴趣测试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而荷兰职业测试就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之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自我导向搜索)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根据其丰富的职业咨询经验和职业类型理论提出的职业评估总结。荷兰将社会中的职业分为六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对应这六种职业类型,从事与自己相同类型的职业。这六种类型是:现实型、调查型、艺术型、社会型、进取型和传统型。

霍兰德以职业人格理论为基础,制定了职业兴趣测试量表。该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列出了一个人的理想职业,第二部分衡量了四个方面:活动、潜力、爱好和自我评估。第三部分根据六类四维度考试成绩,形成从专业到辅修的三字母职业代码。该表包含1335 个职业,每个职业都标有职业代码和所需的教育水平。第三部分得到的职业代码可以在第四部分中找到对应的职业。这样,通过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帮助个人找到另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类型。

49a2ba5ea4ad4cad81f3426a0659e13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45538&x-signature=fBpWBHpZBnFw1IC%2B%2Fi2tVOlrVDQ%3D

专业的职业前景

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除了自身的兴趣之外,还有工作机会、职业发展可能性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女学生来说,机会甚至比兴趣更重要。那么,当前的就业环境如何呢?如果不考虑职业因素,毕业后你会面临什么样的就业市场?

首先,高等教育的普及(扩大大学生数量)导致就业率下降。到202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招工难、用人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调查的16至24岁人群失业率为21.3%,为2018年以来最高。

其次,有多个“绿卡”和“红卡”专业。 “绿卡”专业是指就业率、收入和工作满意度较高的专业;相反,“红卡”专业是指就业率持续较低、薪资较低的专业。 Max Institute公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列出了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等“绿标”专业,以及绘画、法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等8个本科专业。还提供了。 其中,绘画、法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连续五年被列为本科“红牌”。

对近期本科生就业报告的分析显示,最常被列为“绿卡”专业的本科专业属于工科类,而在“红牌”专业的学术或专业类别中,艺术类专业的比例会更高。对此,政府也采取了类似措施,例如安徽省已连续三年提出对社会需求不足、安置落实率低的领域和专业进行压制。专业落实率不足60%。

最后,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寻求职业选择的稳定性。参加国家考试的人数连续四年增加,应届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和文科考试的趋势也有所增加。数据显示,除了求职之外,另一半本科生正在准备公务员和公共部门招聘考试,其人数比2018届增加了一倍。此外,迈克尔斯的报告还发现,过去五年出国留学(即“非学生地区”)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在毕业后六个月就返回家乡就业。 2022年回乡就业的人数(47%)比2018届(43%)增加了4个百分点。

虽然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去年同期略有改善,总体稳定,但不能否认当前就业环境困难。

0399d6962ef548de8fa1230b2cf14f8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45538&x-signature=Cb%2B9n5W3zpZv6O7pH%2BXuJwuHlA0%3D

选好专业并非一劳永逸

张雪峰事件引起社会如此大的关注,说明公众认为专业的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专业的选择对于未来来说也很重要。他职业生涯的开始。大学毕业后探索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可能是您下一次人生旅程的重要“课程”。

职业探索需要我们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客观地讲,外部环境的需求和毕业生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今年的51job研究报告显示,雇主为毕业生提供的最常见的工作机会是产品和技术研发职位,而不是他们以前的销售职位。

本科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了解所学专业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兴趣与专业不匹配,对自己专业的就业率或就业方向感到不满意,或者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满意。关键点所需的技能。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及时调整,但专注于其他专业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大学学习和其他经历(比如实习)之类的重新选择也比较准确。这基于

人事匹配是职场人重要的“职业道路”。从就业市场角度看,较大差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专业并不是影响就业的唯一因素。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工作匹配不仅与专业有关,还与性别、学校级别等因素有关。以往对企业员工的研究表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一致性、个人与工作能力的一致性与员工的职业成长显着相关。

因此,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之外,还需要对该专业未来在组织内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了解自己需要增加自己的兼容性。和你理想的未来。大学期间工作。在大学学习期间,你可以狭隘地搜索目标公司发布的职位空缺,提前了解该职位所需的技能,进行比较、学习和提高,同时分析自己的技能能力。自我盘点自己的竞争力,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类比较,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准备从“象牙塔”过渡到职场,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努力在找工作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努力从“象牙塔”过渡到职场。塔”到工作世界。我们需要更好地实现向.职业技能。

教授简介

江源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加入中欧之前,他曾在印第安纳-普渡大学韦恩堡分校、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曾任埃里昂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森大学。森大学商学院。

江源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绿色低碳管理。论文发表在30000、《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管理学会期刊》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本文创意照片已获得视觉中国授权。

编辑| 钱宾斯

编辑| 岳定军

想知道更多?点击下面查看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特快列车。晓宇在等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官方网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