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教育研修网是西城教师的线上研修平台,于2004年9月正式上线,是全国最早的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之一。截至2024年9月,平台累计活跃教师用户超过6.95万人、协作组2476个,上线学科资源45.48万个、视频案例4352个、活动2.68万个、研修课程9192个。这一连串的数字,是一个个教师研修的精彩故事,也是20年来西城教育研修网从1.0到2.0,从“资源驱动的个体赋能”到“数据驱动的生态协同”的智慧凝结。
本次论坛以西城教育研修网成立20周年为契机,在《技术赋能教育 数智变革研修》《研修一体 发展创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案例群报告》《构建数字生态 赋能学校发展》等主旨报告的引领下,系统回顾了西城教育研修网20年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集中展示了研修员与一线教师使用研修网的创新性举措,生动展现了学校运用研修网实现数字化管理变革的实践。与此同时,通过专家讲座与“研究引领发展”“实践推动创新”“数智创见未来”三个平行论坛,从宏观的视野、多元的视角,深入探讨技术引领研修变革、赋能教师发展的实践路径。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分享了数字化技术赋能教研和教研的典型应用场景。据李晓辉介绍,北师大实验中学现已实现了所有课程线上化,部分请假的学生也能在家回看课程。此外,学校推出“无纸化”作业本,通过AI辅助教师批改作业,增加师生互动渠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李晓萌
“三全育人”教师研修中枢的创新实践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课题。强教必先强师。区域教师研修机构职能的转型升级与系统化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课题《“三全育人”区域研修中枢的应然设计与整合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CDB2020191)重点探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落地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简称“丰台分院”)的路径,致力于构建一个动态平衡、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的区域教师研修中枢运行体系。
“三全育人”区域教师研修中枢核心理念和职能定位
•核心理念
“三全育人”区域教师研修中枢的核心理念立足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提升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和专业素养。该理念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模式,以内合外联的管理机制整合教育主体,以纵横贯通的支撑机制整合教育环节,以教学评一致的保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各个运行机制在“四个中枢”职能中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保障教育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环节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从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个中枢”职能定位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丰台分院定义了“四个中枢”作为核心职能模块,分别为:先进课改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中枢、教师学*体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中枢、评估监测数据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反馈中枢以及综合信息分析与教育研判决策的服务中枢。四个中枢共同作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师研修体系。
先进课改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中枢。指在教育改革和课程创新中,通过吸纳和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推动这些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落地。这个中枢的核心任务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课程改革的效果和质量。该职能的有效运行,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动向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从而推动区域内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教师学*体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中枢。指通过系统的学*与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个中枢致力于营造一个终身学*的氛围,推动区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的教师赋能体系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也会间接推动学生学业进步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评估监测数据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反馈中枢。指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估,并将这些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校,以指导教育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这一中枢还强调对评估数据的长期追踪,识别和推广有效的“增值性评价”的策略和方法,探索学校特色发展评价和学生特长发展评价,为区域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校和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信息分析与教育研判决策的服务中枢。指通过对教育信息和各类数据的全面收集、整合和分析,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帮助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政策和管理措施。此外,这一中枢也涵盖了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估。通过教育实证研究,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不断提高区域教育治理水平。
“三全育人”区域教师研修中枢运行机制
•内合外联的管理机制
内合外联的管理机制提供了组织和合作的基础,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合作,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这一机制为纵横贯通的支撑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使其能够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系统化的支持和提升。
丰台分院内部组建了8个学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教育技术)和中学、小学、艺体学科组长群,从学段贯通、学科融合、协同发展的角度打破以单一处室为单位的管理机构设置,在重点课程改革项目推进中发挥跨处室协同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我革新力。外部,联合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组建“丰台区教科研联盟”“核心素养培养基地校联盟”“高品质课程教学基地校联盟”;区域外联合高校、教科研机构组建跨省市多层次“研修共同体”,申报北京市“全域教研”项目实践基地,打破不同单位、不同地区教科研部门互不相通的组织壁垒。截至2024年6月,丰台分院已与北京市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怀柔区,与天津市红桥区,江苏省南通市,上海市黄浦区,山西省晋中市,浙江省温州市,河北省邢台市、保定市、唐山市等市区县,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扎赉特旗、林西县等教研部门建立了教师研修共同体。
丰台分院通过组织各类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帮助共同体教师掌握并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搭建多层次学*平台和资源库,推行实证教研改进,帮助共同体教师理解和使用评估数据,不断提升数据素养和决策能力。以教师研修共同体实现“全员”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为“四个中枢”运行提供组织保障。
•“纵横贯通”的支撑机制
纵横贯通的支撑机制通过横向和纵向贯通,以及关键点的聚焦,确保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转化、应用和提升。支撑机制在内合外联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教学评一致的保障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横贯通:整合行政、教研和科研资源,支持先进课改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确保教育改革在实践中的高效落实。打造“整区推进项目学*”教育品牌,构建“行政—教研—科研”三位一体支持系统,全面推动丰台区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项目化学科实践”。截至2024年4月,丰台区已实现初中学校项目学*全学科全覆盖,并逐步向小学和高中学校延伸。丰台项目学*成果通过“丰台区项目学*展示月”“全国教育公益博览会”“全国项目学*大会”等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改革合力。
纵衔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赋能教师学*体系与专业发展。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品牌。围绕五大主题确定了丰台区首批20家“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资源单位”,研制出丰台区“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思政课程9条精华路线;确立了47所丰台区首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基地校”。此举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而且促进了区域内不同教育阶段的衔接与合作,为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凸关键:系统论的视域下所有要素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围绕系统功能存在一定联系,因此从体系化的视角我们提出了动态的靶向目标。新阶段丰台分院聚焦跨学科主题学*的构建,优化评估监测数据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反馈机制。厘清“整区推进项目学*”“科技、人文、社会跨学科课程开发工作坊”“教师STEAM课程领导力培训”三个项目的推进流程,聚焦基本问题与关键环节寻找“融合、衔接”的焦点内容展开实践研究,梳理形成“丰台区实践育人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的系统架构。通过系统化的信息分析与数据评估,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学评一致的保障机制
教学评一致的保障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数据驱动,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丰台分院在此机制下,研发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量表和线上评课系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全面追踪和记录。通过这种基于数据的评估系统,研修员和教师能够及时获取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进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丰台分院还开发了全过程教师培训项目评价体系,以“柯式四级培训评估”为基础,系统化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数字化转型为这一保障机制提供了全面、即时的数据支持。丰台分院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区域网和“丰台教育云平台”,确保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这种基于数据的动态评估机制,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发展思路与设想
“三全育人”区域教师研修中枢运行体系不仅为丰台区教师研修机构新时代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区域教研机构探索了一条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四个中枢”职能概念提供了清晰的职能定位和科学的管理路径,促进了教研机构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系统化、精细化转型升级。内合外联的管理机制、纵横贯通的支撑机制以及教学评一致的保障机制的有效融合,为教研机构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注重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跟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经验交流,形成更广泛的教育生态网络。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深度应用,确保教学评一致的保障机制更加精准和高效。丰台教研人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身实践,不断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教师报》2024年09月11日第14版
作者:支 梅 张丽莉
AI时代,教育如何在守正中创新——中国教师研修网20周年暨学术研讨活动举办
本报讯(记者 万景达)11月2日,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成立20周年之际,围绕数智赋能教师发展与教育变革,邀请专家学者相约北京市西城区开展专业学术研讨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创新实践成果,为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新思路。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参加了活动。
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监曹士勇讲话
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监曹士勇讲述了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新世纪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选择教师发展作为专业立命之本的过程。曹士勇表示,过去20年积累的对教育的理解与沉淀,让中国教师研修网在AI时代选择主动拥抱变化,以“教育新地图”为契机,将数智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建立起服务教师的智能体系。
围绕数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刘辉从课程实施监测的角度分享了上海市利用网络大数据平台实施学校课程质量监测成果,为“双新”高质量实施提供保障。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红玉分享了深圳市基础教育智慧教科研培平台“以人为本、应用导向、前瞻引领”的建设经验。在智能应用创新方面,深圳教科院将AI大模型、智能体嵌入到工作流程场景中,形成了便于管理和研究的专属数据库,展示了教师发展业务高效整合与创新的深圳经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校长陆旻介绍了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的管理平台和教学工具等方面的路径和成果,阐释了数据如何为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校管理提供支持。
赵勇与一线学校对话
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赵勇通过远程会议连线,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一是从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提供支持,学生学*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学会自主地创造性学*;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将人才培养从“选拔”逻辑变革为“生态”逻辑,教会学生以合作学*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人工智能带来新的学*氛围和学*生态。赵勇认为AI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场景中的物理边界、学科边界和伙伴边界,帮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构建学*路径,为学生自主学*创造更多机会。
关于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师研修网正规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这类的网站还挺好用的,特别是对老师们来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提升教学水平,这个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哪些机构提供认证课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平台有针对不同学科的培训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常听说过这网站,感觉还挺权威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学*内容和证书含金量怎么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价格方面怎么样?有没有优惠活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以注册试用吗?看看平台操作流程如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的好多老师都通过这个平台继续学*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网上这种类型的平台挺多,要选哪个比较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正规网站应该会注重师资力量和课程质量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可以分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问问这个网站的用户反馈怎么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效果好不好呢?能提升实际教学能力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平台的互动机制如何?和其他老师交流方便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否提供在线答疑和课程指导服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网站更新频率怎么样?是否有最新的教育政策解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完成以后可以获得证书吗?证书含金量怎么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