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市技师协会联合推出的“名师带徒”项目,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到底好在哪儿呢?一句话形容就是:想学上海名师,就上东海学院!
东海学院聘请了12位“行业大神”担任“师徒制”项目导师,其中不乏“国宴掌勺人”、“金牌魔术师”、“中华焊接大神”等。这些劳模、名师都是改革开放时代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如汽车工程高级工程师、机械修理钳工高级技师徐小平老师,深耕高精度设备诊断、智能化生产线规划行业,拥有40余年从业经验,拥有37项国家、国际专利,也为其主干课程的水平奠定了基调。
当然,不只是徐小平老师,12位行业大师全部来自上海市技师协会,个个都是荣誉至上,为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符合该项目的主打亮点:强大的龙头教师阵容!
同时,名师培养计划的优秀不仅仅归功于师资力量雄厚,传统的师徒教学在空间上局限于团队,在时间上也局限在师傅退休之前。上海东海新技师学院“名师培养”项目打破了这种时空界限,在市场化的机制下,师傅的自由意志和能力将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平台上充分向全社会展现,全社会的技能从业者都有机会在东海学院找到自己满意的师傅,真正践行了“学技能,就到东海新技师学院”这句话!
上海东海新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上海市首批十所新型技工院校之一,是一所具有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的职业院校。“专、精、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该项目立项后,学校统筹规划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凸显,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目标得以落到实处。
在东海提供的平台上,师傅们可以把自己的绝活传授给年轻人,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技术能手,构建人人有证、追求卓越的技能生态。技能人才可以报名联系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这个平台,上海师傅们还可以走出上海、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傍上大零号湾,培养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下同)
今年初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市首批新型技工院校。今年初秋,又有一批高中毕业生争相报考东海学院,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一所高职院校为何能吸引远道而来的年轻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贴近”上海大零湾全球创新创业聚集区。借助就近办学的优势,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创新型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构建政企校协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产业发展、优质就业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大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今年4月份以来,东海学院校级及中层干部进行了大范围调研。 他们深入调研了莘庄工业园区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山崎马扎克机床(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智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紫竹高科技园区创新孵化公司、途虎汽护、NOVA大赛、自悦公司、360公司、上海仪电集团等10余家单位,深入了解企业对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现实需求。
让学校精准服务行业和企业,是东海学院考察后找到的“金钥匙”,学校正是凭借这把“金钥匙”打开了“新型技师学院”的大门。
一是以社会化模式开展全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依托新技师学院,学校目前已有17个专业、25个工种通过了市教委、市人社局的专业认证;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认证工作已顺利开展,76名毕业学生通过高级工考核。此外,多个工种的培训认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认证工作已初显成效。未来,新技师学院将继续拓展和加强与社会测评机构、相关企业的合作,扩大学生参与度,力争实现全校所有毕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全覆盖。
二是积极配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求,推进“课证一体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已完成11个专业及对应工种“课证一体化”课程建设,争取多个专业取得“开展学校毕业学生技能等级认证”资质。
三是结合学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大力推进“双证合一”,推动各专业对标国家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专业与职业一一对应,鼓励一专业对应多个职业,努力实现专业与职业一一对应全覆盖。
四是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组建首席技师队伍,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有2名教师申报闵行区首席技师资格,正在积极筹建2个区级首席技师工作室。
短短半年多时间,东海学院在服务区域经济与发展上开辟出新赛道,迎来了靓丽的风景。学校积极参与由闵行区政府推动、闵行工业开发区、东海学院等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市级产教融合联合体”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为区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近日,该项目荣获首批国家级“市级产教融合联合体”项目。学校还积极探索与大企业合作,采取联合举办“产业大学”与“产业学院”的模式,利用优质社会资源,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目前,学校已陆续成立了东旭智能制造、精诚元宇宙人工智能、智慧商业等三个产业学院。
“新型技师学院将紧紧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市、打造‘四大品牌’,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和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新型技师学院的平台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东海学院校长王刚说。
新民晚报记者 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