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八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875年至1876年间,柏林大学讲师欧根·杜林(Eugen Dhring,1833-1921)出版了三本书:《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一度掀起一股“杜林热”,严重威胁着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为此,恩格斯在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之间写下了《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三要素的基本原理,阐明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为了批判杜林“现实主义哲学”的荒谬性,恩格斯历史性地考察了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认为早期哲学家认为哲学是一门优于一切其他科学的“科学”。被考虑。黑格尔哲学是所有此类体系中最后也是最完美的形式,也是此类体系中的最后一个,尽管追随它的所有旧哲学都衰落了,但它仍然存在。其背后是辩证思维,以及自然历史精神世界在不断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中无限移动、变化的观念。 '
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现代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本质上是辩证的,不再是优于其他科学的哲学”。 ” “我不需要它。与自诩为全面而最终的绝对真理体系的旧哲学相比,“现代唯物主义”不再是这个意义上的哲学,而仅仅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不存在的”绝对真理体系。 “超越最终体系”与认识自然和历史的体系以及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杜林也试图发明一种包罗万象、无所不能的终极真理,而完全抛弃了黑格尔哲学,称他的“现实哲学”为我试图宣称的终极真理。在向子孙后代传递哲学的真正遗产方面,这是愚蠢的倒退。
2、阐明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杜林认为,世界的起源是自足的、独特的,没有任何规范性的“存在”,而这个最初的“存在”,通过自身的变化和发展,是规范性的、多样化的。世界。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时,首先提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他指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其统一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并不在于世界的存在,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才能统一”。 ……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意味着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上丰富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思想和意识只是大脑的产物,大脑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物质。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形式是运动、时间和空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就像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不可思议。因此,物质就像它本身一样,运动也不可能存在。”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化,从而产生物质世界的丰富多样性,这是由物质本身固有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静止或无条件的平衡。个体运动试图保持平衡,但集体运动却失去平衡。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世界本身固有的属性,也是存在的根本形式。一切存在的根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之外,存在于空间之外。”物质的存在也是” “当然,这两种物质存在形式都没有物质,都是空洞的概念和抽象,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物质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物质的客观性和无限性。时间和空间。
3、认识论原理的阐明
关于认知的基本原则,杜林坚持“原理第一”的先验主义方法。当恩格斯揭露他的错误时,他指出: “原则不是研究的起点,而是其最终结果。这些原则并不适用于自然或人类历史,而是从中抽象和改编而来的。相反,原则只有适合自然才是正确的。”和历史。这就是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方式。杜林不仅在认知原理上支持先验主义,而且对认知过程有形而上学的理解,认为人类思想有“无条件了解真理的权利”,并认为人类思维有“无条件了解真理的权利”。真理”,并且他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
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形而上学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论证了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与无限的认知能力的对立统一。他指出: “一方面,有必要从整体上理解世界体系及其所有联系;另一方面,这个问题永远无法从人性或世界体系本质的角度来解决。”矛盾不仅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要素的本质中,而且是一切智力进步的主要手段,并在人类无限前进的发展中日益得到解决,这是人类思想的本质。必须被认为是绝对的,但这种矛盾,至少对我们来说,只有在无限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这将在人类世代永不停歇的变革中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思维既是最好的,又不是最好的。其认知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就其性质、使命、潜力和最终历史目的而言,它是至高无上的、无限的,但就其个体实现和现实而言,它既不是至高无上的,也不是有限的。 “人类的知识是在至上与非至上、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恩格斯用各种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人类的知识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知识在历史上没有一个阶段是最终的,因此具体地说明了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思想的至高无上性是由一组高度非至高性思想的人实现的,而知识及其无条件的真理权是由一组相对的错误实现的,两者都只能通过无限延续才能实现。 ” '
恩格斯还讨论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虚假,就像所有逻辑上对立的范畴一样,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意义”,“两个对立面变成了对立面,真理变成了错误,而真理变成了错误。”错误变成了真理。”
四、阐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杜林混淆了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把马克思辩证法歪曲为证明工具,否定了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时,首次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界定,揭示了其本质和基本特征,重点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思想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形而上学孤立地、静态地、单方面地看待世界,而辩证法本质上是根据事物的联系、联系、运动、显现和消失来看待事物及其在心灵中的反映,我将从‘检查’来考虑它。旅行。''与纯粹记录和验证事实的证明工具不同,辩证法是引导人们从已知走向未知,以探索自然、社会、思想最普遍、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即使是形式逻辑,首先也是一种探索新结果的方式,一种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方式。辩证法也是如此,它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它蕴含着更广阔世界观的萌芽。这意味着,唯物辩证法不是可以取代各种具体科学的知识集合,它不是优于任何具体科学的“科学”,它不是简单的证明手段,而是科学的统一意义。某物。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恩格斯在讨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规律、量变规律、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时,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我所使用的这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至于矛盾律,如果用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其实就不会遇到矛盾”。然而,当我们从运动、变化、生命和互动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里我们立刻遇到了一个矛盾。运动本身就含有矛盾,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含有矛盾,生命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不断地产生矛盾,当矛盾停止时,矛盾就会自行解决。停下来,死亡就会来临。同样,在思想领域,我们也无法回避人类认知能力的优越性与非优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等矛盾。换句话说,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事物之中,这就是“力量”。的现实”,促进发展。
恩格斯在论证量变和质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同时,具体分析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各种情况。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恩格斯不仅认为它是“自然、历史和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具有非常普遍性,因此作用也非常广泛”,而且在辩证法中也存在着差异。意见中也做了详细解释。否定的概念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基本区别:在形而上学中,否定被理解为某事物的不存在或消除,否定的结果是虚无。 但在辩证法中,否定并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称某物存在。它要么不存在,要么应该以某种方式销毁。 “辩证法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是一种停止,是事物结合和发展中的一种联系。
五、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原理
杜林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政治关系和政治暴力是固有的,经济依赖是次要的,即一切经济现象都是政治性的,认为应该是由理性原因造成的。用暴力解释。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时,提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则。他指出,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而不是暴力。显然,私有财产的出现不是暴力的结果,而是阶级和阶级统治的出现。它还与生产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关,国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简而言之,“暴力只是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目的比实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更为“根本”。从历史上看,两国关系的经济方面也比政治方面更为根本。 '
恩格斯在肯定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论证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当政治权力独立于社会,由公务员转变为主人之后,政治权力就具有两个方向的作用。”能。” “也就是说,要么促进经济发展,要么阻碍经济发展。”
与杜林关于政治暴力是绝对邪恶的理解相反,恩格斯指出: “暴力在历史中还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即革命的角色。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暴力是每一个旧社会催生新社会的基础,它是社会的助产士,社会运动通过暴力产生。”它是开辟自己的道路、摧毁僵化和衰落的政治形式的一种手段……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会带来巨大的道德和精神提升。 '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超阶级、超历史的永恒道德观时,论证了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及其本质和作用。他指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最终总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出发考虑。在那里进行生产和交换,我们吸收自己的道德观念。 “因此,在一个有阶级冲突的社会,道德始终是该阶级的道德。它要么是对统治阶级规则和利益的保护,要么是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被压迫者对此的反抗。规则”及其未来利润。 “只有在社会发展到阶级对抗不仅被消除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被遗忘的阶段,超越阶级对抗和阶级对抗记忆的真正的人类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讨论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由并不在于想象中独立于自然法则,而在于了解自然法则,并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法则为特定目的服务。”无论是法律还是法律,都是一样的。支配人的身体和精神存在的法则。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一次文化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实现的自由程度最终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拥有生产资料,生产者不再控制自己的产品,人们才第一次能够说话。人类真正的自由,第一次成为自然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自觉地掌控我们自己的历史,只有这样,人们为之采取行动的社会事业才能得到重大实现。并且会越来越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这样,才会从必然领域走向自由领域,如下所示。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文明史”】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