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提交虚假材料,知识产权法律中已规定惩罚性赔偿条款的有

头条共创 2024-07-06

《民法典》虽然没有单独的知识产权部分,但可以看出其中散布着知识产权条款,共52条。

最大的亮点是《民法典》号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也就是说,第1185条:“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适当的惩罚性赔偿。” ”

什么是惩罚性赔偿?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犯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吗?摩根士丹利通过案例来详细分析一下“惩罚性赔偿”!

4618e13dda4b4caca22f5d3e3af43c8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02841&x-signature=KPwHjTtF322%2BnetoMSUHj7VJ5%2Bc%3D

01

经典案例

A公司于2014年4月至6月举办“奇瑞艾瑞泽挑战吉尼斯中国行”(以下简称“该活动”)。活动官网展示了现场背景板、特技车车身等。随着活动的进行,栅栏上也张贴了“挑战吉尼斯”和“吉尼斯我是吉尼斯”等标语。

B公司是“Guinness”注册商标的所有者。 B公司发现A公司的活动侵权后,向A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A公司停止侵权行为,B公司在得知B公司主办的活动侵权后,并未通知B公司。该公司传达了涉嫌侵权的情况,进行了谈判,并继续开展与该事件有关的活动。 【案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粤民终2347号】

鉴于上述行为,法院认定A公司具有明显恶意侵权意图,并依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认定本案为“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恶意使用。”根据规定,“对于商标,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办法确定的数额二倍以上的数额缴纳。”按B公司经济损失96万元的两倍计算,B公司经济损失为192万元。

5338031cf9de45e99de4ce42c94807a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02841&x-signature=AAtSyWNei%2Ff32j%2Bxm9%2BEeIHBUTY%3D

02

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实际上是指受害人的某些特定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害以外的赔偿。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惩罚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起到遏制作用。

事实上,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领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3年第《商标法》号修正案第63条规定了针对商标侵权的保护,即“对恶意侵犯专有权的行为规定了惩罚性赔偿”; “情节严重的,剥夺商标使用权。”“赔偿数额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范围内确定。”修订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补偿金额由“1至3倍”变更为“1至5倍”。

2019年修订的第《反不正当竞争法》号法律也规定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性赔偿,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恶意侵犯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双倍赔偿”。补偿量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并按5倍以上的比例确定。 ”

12cde276eece4b9bb7add115baf2364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02841&x-signature=rHBmECQ02FeiC9SMFFZEyJ3wM1A%3D

03

民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民法典》出台之前,惩罚性赔偿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主观恶意+物质情节。

通过对案件的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法院并不总是判决惩罚性赔偿,但判决惩罚性赔偿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主观恶意的。例如,即使侵权方出具了律师函,行为人仍继续实施侵权行为,并使用许多与他人注册商标具有显着特征的显着相似的商标。很受欢迎。

(二)行为人侵权行为严重的。例如,上述案例中,涉案活动在多个城市开展,并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波及面广、形势严峻。

//

但现行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恶意”的概念和认定标准,实践中“故意”和“恶意”常常被混淆,惩罚性赔偿的作用得不到认可,难以惩处。并且惩罚很可能会重复。

本案中,第《民法典》号第1185条明确规定:“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是“主观故意+情节严重”。也就是说,对行为人主观过失的要求由“恶意”变为“故意”,这进一步有利于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确的。

当然,这意味着即使一家公司的知识产权没有被他人侵犯,也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并且侵权行为情节严重。

7fda5dad96414aa1a5794905b64adc5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802841&x-signature=zA4EQQ33FChX1aewhVSWbDVeLX4%3D

面对惩罚性赔偿规定,企业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综合以上分析,我司可以根据惩罚性赔偿的两个要素(主观故意+物质情节)来管理风险、保护自身权益。

(一)如果发现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必须及时发出警告(例如出具律师函、公函等)或向主管部门报告。除了赋予及时停止侵权行为的权力外,还需要证明行为人知晓被诉侵权事实。

(二)侵权人继续实施侵权行为的,必须及时纠正侵权行为,以证明其行为的故意性和重复性。

(三)有固定行为人明显故意侵权的证据,包括侵权金额大、利润大、侵权时间长等。

综上所述,惩罚性赔偿制度基本确立了知识产权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了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作为知识产权第《民法典》号的亮点,体现了我国力度的加强。

//

同时,《民法典》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的范围。换句话说,知识产权包括: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 商标。

(4)地理标志。

(5)商业秘密。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这意味着惩罚性赔偿的范围也扩大了,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行动,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