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公司的路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短暂介绍之后,问我是否方便接电话,我说我现在还在开车,他说老师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停在马路上,先听我说一下,我很着急。看样子真的很着急,我就说那你说吧?
来访者有一个下周二就要高考的孩子,昨天晚上孩子告诉他,不想参加高考了,夫妻双方跟孩子聊了六小时,依然是这样的结果。来访者说他昨天一晚上都没有睡觉,一小时的沟通中,他一个人说了50分钟,都没有给我插话的机会,确实很焦虑。
同时也反馈出一个问题,于是我问他平时跟孩子沟通也是这样吗?他说平时跟孩子沟通他也说得比较多。这个家长可能是一个软强势的家长,强势的父母分成两种,一种是软强势的家长,一种是硬强势的家长,硬强势表现在,你不听话我就揍你一顿,软强势就是我带着我的要求跟你沟通,沟通的结果就是达成我的目标,沟通过程基本上就是两个字“说服”。
有这种情况的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难听到孩子的真实声音,因为基本上孩子不会有太多的说话机会,每次都在被说服,长此以往内心想法得不到表达,可能会出现抑郁的症状,或者压力过大时,面对目标直接退缩。
今天沟通的家长其实在教育上很用心,对孩子的关注也很多。出现这种带着答案沟通的情况,是因为家长本身,三观很清晰,是非对错分得很清楚,对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这样就会有一个可能的反面问题,容易对不一样包容性过低。
他面临的问题就是包容性过低引起的,当孩子跟他说到不想参加高考时,他的直接反应就觉得不对、不可以,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也反复跟家长沟通了很多的想法,这次不考的原因,因为家长不接受这次不考,最终沟通以失败告终,才会出现早上的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做为家长首先要冷静,听孩子说清楚他的想法和计划。在这种时候不想高考的孩子,除开身体因素,还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考前焦虑
可能因为对目标过于聚焦,对结果看得太重,或者有自己的计划,非常担心实现不了,家长会责骂自己,出现考前紧张焦虑的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事情的发生有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影响,你在过程中努力了,就算结果不好,爸妈也是能接受的,你也依然是我们最爱的孩子。
二、畏难退缩
案例中的孩子的表现和这种情况很像,出现畏难情绪的孩子,和第一种孩子原因类似,但表现不同,第一种是焦虑,可能会睡不着吃不下,但出现畏难情绪的孩子,更多表现在不想参加考试了,压力大到不想面对。
解决方式和第一种情况基本上类似,也是需要让孩子看淡结果,同时把孩子带到一辈子的长河中去看高考,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性测试,改变命运的机会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机会,成了就去读,没成对着目标我们再来就行,处理关键还是让孩子不要过于聚焦本次考试的结果。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考出好成绩。
三、考前发现目标不对
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在训练的一项能力就是决策能力。案例中的孩子有着清晰目标,想要考清华美院,从初中开始就确定了这个目标,但是在高二放弃了走艺术线,回到了纯文化高考的路上,和孩子爸爸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是因为自我评估水平还未发展到可以清晰决策的程度,所以才会出现这种问题。
突然在高考前想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因为今年没有参加美术专业考试,所以无法通过纯文化上清华美院,才萌生出想要复读不参加高考的想法。结果案例中的爸爸怎么都不同意,最后沟通破裂。如果当时孩子爸爸退一步,以更接纳的态度接受孩子今年不参考高考的姿态先同意,最后再鼓励孩子去试一试看到底会考成怎么样,说不定孩子就去了。
结论:
一、一辈子很长,如果有奋斗目标就慢慢来,朝着自己的目标慢慢走,终有一天会实现。高考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所以家长们先放宽心态,孩子才能轻装上阵。
二、还是那句话:从疯子的世界看过来,全世界都是疯子。接纳不一样的存在,我们才能发现世界原来还有其他的美丽。
我是#关注成长的阿竹#,关注我和我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吧!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