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朴实、求是、创新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中国农业大学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
名校简介
创办时间:1905年
院校性质:农林类大学
办学层次:“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代码:10019
院校本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发展长廊:1905年成立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4年被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同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长太息以掩涕兮,袁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农大以农立校,国富民殷、强农为本,是中国农大百年不的追求。以“解”代“袁”,以此为已任的大气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气,恰切地表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性。
以“育天下之英才”接“解民生之多艰”充分体现了中国农大作为农业高校首府的教育
特性,磅礴有力、气势不凡,以育“天下”英才为乐,也体现了中国农大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
校徽以植物的色彩,体现农业特点,象征生机勃勃、蓄势待发。校徽整体呈盾形,代表坚固、稳重和持久;揪和犁的形态体现培养人才的治学理念。且从整体上表现“顶天立地”,上部象征进取和开放,下部表现面向社会的办学主昌。以手绘农科大校门和“1905”表示学校起源。以托举状的麦穗寓意托举农业未来的重任;麦穗和齿轮代表农科和工科;书本图案代表传播知识、培育英才,还象征朝翔的海鸥,预示大学腾飞的美好未来。
名校风采
2003年,学校创办以“睹名家风采开阔视野与大师对话启迪人生”为主题的名家论坛,迄今已先后邀请两百余位科教、文化、艺术各方面著名人物,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布劳格,中国杂交水稻之父黄隆平,文学家王蒙、余秋雨,教育家李开复等来校,从事主题讲学或论坛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专平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突出的多学科交叉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厚植“三农”情怀、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曹晓风:中国科学院院士、鲍文奎:中国植物多倍体遗传育种创始人、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土,植物病理学专家。
学科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本科专业80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农业大学A类学科有9个。农业工程A+、食品科学与工程A+、畜牧学A+、作物学A+、兽医学A+、草学A+、生物学A、植物保护A-、农业资源与环境A-。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